在中医体系中认为,人体内的某些看似不健康的症状,有些时候是在即将发生疾病状态下的自我调整,是在排除毒素,是自身与疾病作斗争的结果。大可不必一有什么症状就马上乱求医,医药的过早介入,会破坏我们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使自身健康过多依赖于外部,然后我们就会慢慢变成容易被疾病侵袭的有缝的蛋。
以下这些症状能帮助身体排毒:
1.咳嗽消除异物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 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会反射性地引起咳嗽,这有助于消除从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如果一咳嗽就马上服用止咳药物,则会把加重炎症的脏东西都滞留在呼吸道里,反而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需要注意的是,咳嗽的时候,应注意保暖,同时需要补充大量水分,还要避免胡椒、洋葱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
医学研究证实,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会随体温的升高而增高,同时高体温也使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病原体生长所需要微量铁离子供给不足,进而抑制病原体发育(此处只考虑由病原体入侵引起的发烧,不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发热现象),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药物只是外援。所以,如果在发烧一开始就服用退烧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如果体温不超过摄氏38度,且精神、食欲没有受到影响时,可以将冰块置于额头缓解不适,同时多喝水,适量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可以吃一些富含营养且清淡的食物。若体温高于摄氏38.5度,或持续低烧不退,或伴有发疹、剧烈头痛、关节痛、痉挛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
3.呕吐排出有害物质
呕吐也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吸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若此时采用药物止吐,也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危害健康。
如果是单纯呕吐,应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还伴随有肠胃不适,就应在补水的同时按摩胃部和腹部。呕吐后别急着进食,可以稍加活动,让身体舒展后再进食。而若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
4.腹泻排出毒素
腹泻尤其是排泄物有异臭时,往往是身体正在排出来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当腹泻来临时,千万不要走进“治疗”误区,如:有腹泻就用止泻药;认为腹泻就是炎症,就该吃消炎药;吃去痛片缓解腹泻疼痛;严重时吃药,停止时就停药;腹泻时多喝水,补充丢失水分;腹泻时少吃,腹泻后多吃等。
其实,遇到腹泻时,应采取因势利导法,例如喝一杯热水,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如果有严重的腹泻,便意频频、排便量少、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排泄物带血,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则应该立即就医。
5.流鼻血提示
我们可以把流鼻血看作是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饮水减少、辛辣食物吃得过多,以及环境干燥、体内“上火”时,机体就常常自行选择薄弱的鼻黏膜“去火”。所以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它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
这时,你可以前倾身体、顺其自流,用纸巾轻轻吸去流出的鼻血。量较大时,可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但是如果经过一段鼻子依然大量流血不止时则应立即就医,及早检查,这往往是体内血管硬化、血压过高等疾病引起的。
以上这些生活常识小编希望大家都能有所了解,多一些知识,多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