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早餐,除了牛肉粿条就是粿汁。巷口是早市,算是小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早上四五点钟就陆陆续续有农民用自行车载着,用扁担挑着蔬菜到这地卖给小贩。八点左右就会“散市”,因为这里是一个交通要塞。所以,早上的四五点钟这里就可以买到早餐。粿汁摊在巷口的斜对面,一对夫妇在经营。这大概是整个早市最早的一摊。遇到过几次,都是天还没亮,街道上的人稀稀疏疏,早市才要开始,摊主夫妇已经收拾得差不多,要开市了。摊主的东西很简单,一张放碗筷杂物的桌子,一锅煮好的粿汁,一个烧得正旺的木炭炉子上面一锅卤味。
我对粿汁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白色的粿条,白色的米汤,淋上一勺卤汁,加一块豆腐,就是一顿早餐。小时候,一直以为是米汤,后来看父亲在家里自己煮得时候才知道,不是煮粥得到的米汤,是加入米浆——蒸粿条的米浆——煮熟。加了米浆的粿条,不同煮汤的粿条,没那么清爽,粘稠中夹着卤汁的香味。再配上一口豆腐,酥脆中夹着软糯,清淡里裹着卤香。这豆腐不是一般的豆腐,而是过了卤水的炸豆腐。只要跟摊主说要豆腐,他就把炸豆腐,撕开一个口子,放进炉子上的那一锅卤味里,用筷子把炸豆腐按到卤水里,再迅速地捞上来。
不要以为配菜只有豆腐,潮汕的卤味可是很有名,所有的卤味都是粿汁的配菜,卤猪大肠、卤猪肉、卤蛋......说配菜其实也不太合适。卤味是馃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卤味的馃汁不能叫馃汁。蔡澜在《吃到念念不忘》中讲到,一个卖卤水的老板要感谢他,问他能为他做点什么。他说做点馃汁,理由之一就是他买的卤味都是现成的料,不费多少工夫。老板到汕头的时候,特地去吃了粿汁,并学会了怎么做。可惜,最后做出来却不是蔡澜想要的馃汁。他想要三角形的粿做成的馃汁,老板的用料是长条的粿条。
我想我知道他说的三角粿是什么样的。吃过,但不叫馃汁,叫“泼锅边”(这个名字是按照方言自行翻译的。这个“泼”字大概也没把握对。)吃过用这种粿做的粿汤,馃汁倒是没试过。听过父亲讲过这种粿的做法。他有次偶然去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山区,那里煮粿汁的这种粿是现做的。旧式的灶台、旧式的锅,灶火烧旺,把一勺米浆沿着锅边淋,米浆自然流向锅底,形成薄片。店家用铲子沿着锅边一边铲一边压,薄片破碎成接近三角形的小片,往锅里倒进清水,加入米浆,便做成粿汁。这种粿吃起来肯定比粿条要香,有点北方锅巴的意思。长条的粿条没有嚼劲,吃起来是软绵的,这种粿却是有嚼劲的。粿条的味道是很清淡的,这种粿却本身有一种香味。这种粿做成的粿汁,要比粿条做的粿汁,口感上又多出一个层次。也难过美食家的蔡澜“吃到念念不忘”。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