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小时候一直是个学渣,还是个吊儿郎当目空一切的学渣,初中时候考的最差的一次全班六十几人我考了五十多名。拿到成绩单不敢回家找爸爸签字,就跟几个同样不敢回家的同学去打印店把名字那一栏小心翼翼用刀片刻下来,换到你想要的名次再复印一份。尤其是英语,每次考试乱蒙一通,作文就抄几句阅读理解。
可是快中考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家住在我们那里最好的高中旁边,算是学区房了,如果考不上那所高中,我就只能去离家很远的高中上学,可能还要住校,爸爸妈妈也会很没面子。
于是在离中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开始发力,中考九门,课程多但不难,我就一门一门补,不仅要补上之前落下的还要尽量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课程太多,时间太紧,只好晚上回去再开夜工。有一次凌晨一点多,爸爸起来上厕所,看到我的房间灯还亮着,他推门进来发现我坐在床头背历史,爸爸心疼得不得了,他觉得这姑娘破天荒居然开始熬夜看书了。这也有一个好处,以后老师再去我家告状的时候爸爸还帮着我说话。
看了半个月迎来第一次月考,我信心满满上了考场,成绩并不理想,但我仔细分析试卷,发现但凡我复习过的章节都很少丢分,尤其是政治和历史这种科目,完全是书上背下来就能得分的题。我心中暗喜,这说明策略有效,只要再给我一点时间我就能达到预期。
其他科目都好说,英语却是最让我头疼,从来没听过英语课,一张试卷拿在手里看都看不懂。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啃,我想只要背完单词,翻译成中文总能知道它在说什么了吧。作文也找了二十篇模板,不只是背下来,还分析框架,挖词填空,每天默写几篇。
中考三天,最后一门是英语,考英语的前一天我把背过的单词和作文都拿出来背最后一遍,看着这些我攻克过的战利品,我心里才踏实一点。根本没有功夫去想紧张不紧张这回事。
那一年我们的成绩是划等级的,没有确切的分数,我除了英语得了B,其余科目都是A,得以进入我家旁边那所最好的高中,爸爸妈妈也很开心。
2
可惜上了高中又故态复萌,不肯好好学习打好基础,直到高三突然醒悟,在班里中下游的成绩,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将来能做什么。我越想越害怕,知道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只能从当下开始能补回多少就补多少。
英语照例很差,听力完全听不懂。我除了背好单词和作文,又在每天中午加上四十分钟的听力训练。做一遍题几乎全是连蒙带猜,然后看了答案和解析又继续返回来重听,一句一句直到能不看原文默写出来为止。
每天中午的听力训练对我来说都是信心的折磨,我从来没在这个科目上得到过成就感,这一篇花了大力气听懂了,下一篇又像从来没练习过一样毫无头绪。但我不敢不听。坚持下去至少还能期盼会有突破,如果不做就真的完全没有希望了。
数学物理生物的每一个错题都摘录下来写到错题本上不敢偷懒,时不时拿出来重做的时候也要在草稿本上写下完整解题步骤。
高考之前的半个月,我在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我预算出来能保证我上个211的分数,而这个分数,是我在月考联考中从未达到过的分数。
高考成绩出来,我考了比自己预想再高五分的分数。也是我高中以来的最高分。
4
读研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去高校做兼职讲师的机会,我特别想去,因为自己以前内向又胆小,在众人面前一开口就会脸红。如果能做讲师就意味着每周都有几次在几十人面前公众演讲的机会,说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不会害怕了。
我认真准备了一个星期,做好PPT,要讲的内容写好逐字稿,又对着电脑排练了好几次。可是到了试讲现场,下面坐了一排老师,我一上台就脑袋一片空白,深呼吸好几次才打开PPT开始讲课。之前准备的自然是忘得差不多了,只能临场发挥。还好有PPT做提示,从头到尾我都没敢往台下看上一眼。但讲完总算舒了一口气,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那次试讲并没有通过,但是台下一个老师跟我提起另外一门课程还需要老师,我可以再准备一下试试下一次面试。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不仅写了逐字稿还拍下排练时的视频,发现哪里不好修正再重录,在拍的过程中让自己全程看着镜头, 多录几次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后来我在那个学校上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起初还是会紧张,慢慢的只要琢磨哪种授课方式和风格会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更愿意融入课堂,在备课的过程中预计学生的反应,再在课堂上通过反馈测试,下次再作调整。期末学生填教师评分表的时候,我的分数排在了前几名。并且,我再也不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讲话的场合了。
5
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工作特别忙,我又报名参加了一个考试,完全没有时间看书。本来想算了,那个考试也不是非通过不可,可是考前一个星期,我特别不甘心,想着反正都已经报名了,不如就看看书,万一运气好有一点点机会能过也比放弃好。我不喜欢熬夜,晚上加完班回来差不多就要洗漱睡觉,凌晨三点起床开始看书,一直到八点出发上班。预估了时间排好进度,等到考前竟然也磕磕绊绊把书都看了一遍,周末进考场前十分钟我还拿着资料在做最后一遍回顾。
成绩出来结果刚好踩线。也许有很大运气的成分,但如果没有那一个星期的认真复习,我可能连去参加考试都没有底气,又何谈运气。这次经历给我带来的最大成就并不是考试通过,而是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重要奋力一试总是可能有机会。祈求上帝眷顾让你中个头奖,至少首先要去买张彩票吧。
6
成功了一次,就能成功一万次。我忘了在哪里看到这句话,但我默默记了很多年。
这并不是什么鸡汤或鸡血,也不是说成功一次就能一劳永逸,而是说你某一次的挑战成功,你就知道原来这件事情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既然这一次奋力一跃做到了,下次遇到类似挑战你也可以全力以赴去尝试。
人总是对自己明确知道回报或者成功概率的事情更上心。就像跑马拉松,清晰知道你跑到哪一段行程,还需要再跑多长久,心里有数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而这一次成功给你带来的信心就是原始积累,会像滚雪球一样在你以后每一次成功的时候都增添一点,最终滚成一个无比坚挺的大雪球。最初微弱的优势会在无数次累积之后被无限放大,这是马尔科姆在异类里告诉我们的事,你不断去尝试,不断获得正向反馈,不断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心理的安全边界就会不断被拓宽,越来越多的事情你愿意去抓住机会奋力一跃,能成功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
而这一切的起源,不过是你曾经抓住并且愿意all in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