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阶梯6年的生活,今年感觉不再茫然,学生是去年自己的带过的孩子,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家校沟通方面相对轻松,课程也是之前所教过的年级,所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实施方面。
一、改变
过去8年教学中,我每年都有记录每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点,以便于期末的复习使用,我把它称之为“拐杖”,但是今年暑假跟着赵龙老师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从整体了解知识体系,然后在具体到每个单元及课时。而每次公开课赵老师评课更是这样,首先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背景及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因此,在本学期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次备课都要把一个单元内容全部过一遍,大概需要几个课时,特别参照教师教学用书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然后跟着同级老师实施南明的资料,因为有两个班级,所以每次说课或者上完课后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时分秒的认识
对“时间”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量的学习,不仅仅是解决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培养学生是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在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也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感受时间的长短。室内(眨眼、深呼吸、扔飞机……)
室外(感受1分钟心脏、脉搏跳动的次数、跳30秒、跑30米……)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所以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经历大量的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测量
首先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体验和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积累活动经验。
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体验1000米到底有多长?建立长度观念。
经过测量积累的活动经验不仅可以渗透长度观念的建构,更是对于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使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测量树叶、数学书、钟表等长度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思想。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结合实际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体会周长的含义。
探索规律(在小正方形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的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就最短)
二、思考(反思)
活动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总感觉操作时孩子们都很兴奋,积极性特别高,但真正回到练习中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老师(我)总觉得浪漫的感知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活动背后的意义与精确知识联系起来。
如:1、让孩子感受心脏、脉搏的跳动,当时认为是让孩子建立1分钟观念(感受一分钟),其实在测试中才发现是让孩子知道常识知识(正常人脉搏跳动是1分钟60-100下)。回想孩子们感受的过程,都在认真的数数,根本就没有关注(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2、用绳子测量树叶的周长,以小组为单位,测试的很详细(有记录的、做记号的、帮忙按绳子的……)实际是为了给孩子们渗透“化曲为直”的一种思想,考虑:①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你能测量树叶的周长吗?②还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推导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在认识周长是孩子们已经会计算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关键是让孩子们交流多种计算方法推导出最为简便的一种(长方形周长公式),利用小正方形反而给部分学生造成了困扰。
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观念的建构应该需要大量的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
在行走中有改变,在改变中有发现,在发现中有思考,相信在思考中未来的某一天会有创新!
三、感谢
感谢1班两位美女老师,总是把最好的时光都留给我,调课、看班总是乐呵呵答应。乔老师对待孩子们温柔而坚定,李老师对待孩子们富有耐心都值得我学习。
感谢我的搭档,一个学期从未请假、迟到,班级事务尽心尽力,课程上(语文课、晨诵、共读、书法练习……)一点点突破自己。正是因为(两个)3位老师对班级的付出,让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程方面有了更多时间备课。
感谢我的两位导师(素雅、玉佳)几乎每天见面都在说课,给了我很多建议(特别是课程上的专业术语),有了领路人让我行走起来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