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随风
图/来自网络
随着电影《疯狂动物城》的热映,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剧中聪明活泼的兔子朱迪,以及12岁就开始混社会的狐狸尼克?这对明星CP如今的人气绝对不在任何影视巨星之下,而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座恢弘的一线城市:Zoopotia,在电影中,它被描述为:一个现代化的动物都市,每种动物在这里都有自己的居所,有沙漠气候的撒哈拉广场、常年严寒的冰川镇等等,它就像一座大熔炉,动物们在这里和平共处——无论是大象还是小老鼠,只要努力,都能闯出一番名堂。而拥有而是梦想的兔子朱迪无疑就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沦落为蚁族的青年人们
从自己安逸的二三线城市的家兔窝镇出发,离开兔子的大本营,向着一座巨大、恢弘的一线城市进发,这不仅仅是的是兔子朱迪的生活写照,更是多少中国青年背上行囊离开家的生活场景。我们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来到了一座庞大却又陌生的城市,在电影中他叫动物城,在现实中他叫北上广。遥想当年,笔者背着行囊,拖着厚重的旅行箱离开故乡前往大上海的时候,也正如朱迪在列车车厢里遥望动物城的日子。
大多数在一线城市打拼的青年,有着和朱迪类似的生活经历,在城市的大学中求学,怀揣着对未来的理想,并且随着学校的毕业开始了自己在大城市奋斗的过程。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当朱迪跟着穿山甲房东到达公寓的时候,吵闹的公寓,狭窄的房子,一睡就会嘎吱作响的床,这往往是多少大学生刚刚工作时的情境。在一线城市的角落,在上海的城中村中,在北京的地下室里,有多少梦想着明天的年轻人在里面生活,在其中起居,这就是大部分人生活的起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年轻人的潜能其实非常大。
正如著名管理学大师斯蒂芬·罗宾斯在其小册子《做出好决定》里面说的,任何人的选择都存在着一个显著的锚定效应,所谓锚定效应,就是人类会不自觉的给予自己最初的选择过多的重视倾向,我们会给一开始的信息过多的关注,而这个也会直接导致我们的选择,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你的终点取决于你的起点。而一线城市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就是如此,当我们所有人都想象着当年大城市的美好的时候,一个个义无反顾的前往了大城市。但是,很多人只有真正来了北上广,成为北漂、沪漂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一线城市生活的不易。
每天清晨,正如朱迪在5点三十准时响起的闹铃一样,多少和朱迪一样的人,在天不亮就从被窝中爬起,坐着拥挤不堪的地铁,向着工作地点疾驰而去。但是,等待着他们的并不是一个个大案要案,多数和朱迪的第一份交通执法的工作类似,就是在繁华的办公楼中一个个小小的格子间里面,像蚂蚁一样每天辛辛苦苦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挤压着他们的是一线城市高昂的物价,拥挤的交通,还有那想都不敢想象的房价。让他们一个个的沦落为一线都市的蚁族,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只能用蜗居来形容。
回不去的家乡,留不下的都市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句哈姆雷特的经典对白一直是困扰在一线青年人心中的魔障。在他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逃离北上广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条是留在一线城市忍受着生活的蜗居。其实,也许选择并没有那么多。
曾几何时,有过逃离北上广的高潮,那个时候一大批年轻人离开了北上广,回到了生养自己的家乡,但是回到家乡意味着需要忍耐家乡早已固化的阶层结构,早已熟悉的人际关系,正如同在动物城感到失望的朱迪,她回到家乡只能操起了自己种胡萝卜的旧业,帮着自己的父亲卖着胡萝卜。这是大多数青年人回到家乡的现状,因为比起大城市的高物价,激烈竞争,小城市低廉的生活成本,平淡的生活这让多数刚刚回乡的人如释重负。
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在家乡远比北上广更需要人脉,更需要背景,很多事情不是靠努力就能办成,需要的是更多错综复杂的人际环境。并且,在家乡阶层更为固化,学历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代表不了大部分的事情,一旦回乡你就需要忍耐原先阶层的生活方式,想要打通阶层,几乎是一件难比登天的障碍。
但是最终回到北上广的青年人,在他们面前的却是更加痛苦的生活。曾经在罗辑思维节目中,罗振宇讲过,二十年前站在西单的天桥上,他望着满街的车流,刚刚毕业的他可以自信的喊出:北京我来了,我一定能够用我的努力,在北京找到我的爱人,拥有我的房子,成立我的家庭。同样的场景,20年后的今天,可能任何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难以在西单再重复上述的豪情壮志,原因就是北京上涨的房价,高昂的物价,让蜗居都变得不那么容易,更何拥有自己的房产呢?
今年来,北上广深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让大多数的青年人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希望的破灭,勉强买房的,背负的是高昂的房贷,每一举一动都需要万分的谨慎,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没买房的,看到这一日千里的房价,除了望房兴叹,却也无可奈何,没有买房却要承受着房价上涨,房租上涨的直接压力,连租房都成了一件奢侈品。
这就是北上广的现状,只可惜现实不是迪斯尼的动画,不是那么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你不得不面对的生活。深圳的高房价逼走了华为,让这样的企业巨头都不愿意再在其中生存,那么留给年轻人的到底是什么?越来越高的一线城市房价,以及难以企及的户籍,让大部分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困局:
一是高房价已经摧毁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品质。暂时的贫穷其实不算是什么大事,但是高昂的房价,让无论是买了房子的,还是没买房子的年轻人都在忍受着欺压,要还房贷的需要精打细算的去过每天的生活,没买房的需要尽可能的攒钱去买房,这让大多数年轻人早就没有了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只能去默默忍受着低端的生活品质,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二是高房价成为了年轻人发展的障碍。由于高房价的存在,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所限,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束缚在其工作岗位上,因为一旦换工作就意味着房贷的偿还问题,就意味着社保的连续性问题,这些都让年轻人变得畏首畏尾,投鼠忌器,只能在原先的位置延续着原来的生活。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不过是另一个层面的房地产绑架罢了。
三是高房价成为了赶走企业和年轻人的武器。纵观今天的深圳,华为走了,富士康换机器人了,近来,更是爆出消息称,近期会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高房价可谓是最大的问题之一,这就是房地产的现状,房地产正在通过房价吸血的方式挤压着城市的潜力,让城市成为年轻人的爱恨交织的围城。
现实终究不是《疯狂动物城》中的故事,在漫漫的成功长路面前,忍受着高房价已经成为大多数青年人沉默的选择,因为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本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和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