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为《狼厅》喜欢上希拉里·曼特尔,然后又是因为希拉里·曼特尔喜欢上《提堂》。
准确的说,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特别对我的口味。今天我想聊聊这本书的关键人物安妮·博林。
安妮·博林这个人极具复杂性,整个英国史学界都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她。
不管她后来如何臭名昭著,她的开端还是很美好的,靠着父亲的背景在法国宫廷找到了女官的职位,一干就是七年,这段时间里,安妮接受到法国上流文明社会的薰陶,学习法国文化与礼仪,妆扮,音乐,舞蹈,编织,缝纫;还学习了家族谱系、算术、阅读、写作、历史、社交。
重点备注一下,她的姐姐也有同样的教育背景,但是姐姐却没有成为安妮这般熠熠生辉的样子。
安妮除了和一般名媛淑女一样擅长针线刺绣、烹饪厨艺、操持家务和唱歌跳舞外,还会玩纸牌、下象棋、赌骰子、骑马、打猎、射箭、驯鹰。精通多门语言,穿着打扮上也很时髦,深得法国宫廷之道。她还在英国贵族前来拜访法国宫廷时担任翻译官。
这些技能一度成就了她,最终也毁灭了她。
01:报复性的崛起
安妮·博林返回英国是为了与她的爱尔兰表兄詹姆斯·巴特勒结婚,让人觉得历史自有吊诡之处,这场婚姻居然是亨利八世牵桥搭线,目的是为了解决一块领地的继承问题,结果对方不想娶,安妮不想嫁,当时还算得上是一个正常父亲的托马斯·博林也希望为他的女儿安排更有利的婚姻。
或者是出于为女儿前途的考虑,也可能是出于家族利益的安排,安妮·博林入宫成为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的侍从女官,她美丽、高雅、智慧,具备那个时代英国女人所不具备的才华与视野,迅速吸引了宫廷里青年勋贵的注意力,我想她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大的野心,甚至很有可能因为已经当国王情妇的姐姐玛丽·博林被抛弃一事,她还有点看不上情妇这个职位,当时她的想法估计就是一个,找一个金龟婿把自己嫁了。
于是她接受了诺森伯兰伯爵之子亨利·珀西的追求。
亨利·珀西是当时英国又有潜力的钻石王老五,安妮如果嫁给他算得上高嫁,博林家族很满意,珀西家族也没有反对意见,如果没有红衣主教沃尔西横插一脚,这估计是一场不错的婚姻。
红衣主教虽然自己私生活也不检点,但是在安妮订婚这件事上,他的观点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主人亨利八世,沃尔西显然没有把安妮放在眼里,甚至没有把整个博林家族放在眼里,当然,这为他的落幕埋下了伏笔,他的措施是,把亨利·珀西叫过来臭骂一顿,据史书上说,亨利·珀西哭着回去后,听从父亲的安排找了一位女继承人订了婚。
1523年诺森伯兰伯爵出面拒绝让儿子与安妮订婚,这段恋情就此中断。
从后来史书上的记载,安妮·博林永远没有忘记和原谅这件事情,后期,她会疯狂的报复红衣主教。
这件事之后,安妮开始对亨利八世欲擒故纵。
02:不光彩的上位史
安妮·博林的上位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常见的“小三”绿茶伎俩,比如欲擒故纵、比如空许诺、比如原配还没走呢自己就跳出来耀武扬威。
但是这种招数在都铎王朝很罕见,因为没有人敢拒绝一个真正的国王。
安妮越是拒绝国王,这个人到中年又老又丑的国王就越是上头,这段时间亨利八世已经完全变成一个抛妻弃子的恋爱脑,以至于后世史学家看到他给安妮写的情书都有点怀疑人生,此外,博林家族对待这件事情上也是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已经有一个女儿因为国王而毁掉了名誉,没有必要牺牲第二个。但是此刻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亨利八世,连上帝都不可以。
后世把这里作为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在当时,这却是皇后凯瑟琳和玛丽公主厄运的序幕,甚至我可以这样说,没有亨利八世惹出的这些烂事,凯瑟琳死不了这么早,玛丽公主一辈子也不可能过的这么苦。
这里我想提一下阿拉贡的凯瑟琳,无论是作为皇后还是作为女人,她都非常好,上至带兵打仗,下至女红烹饪,无一不通,她是出了名的漂亮与多才,在那个年代,她自幼学习算术、教规、民法、古典文学 、谱系学 、纹章学 、历史学、哲学、宗教和神学、她能用西班牙语和拉丁语 说、读、写,她还会讲法语和希腊语。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妻子,亨利八世说不要就不要了,而且在离婚法庭亨利为了达到目的,指使很多人说了很多言语下作内容无耻的证词,他给出的离婚借口是,因为凯瑟琳曾经是哥哥的遗孀,根据《圣经》,他们生不出儿子。
安妮·博林兴奋的看着,操控着,她心满意足的折磨国王的原配,丝毫不理会自己周围越来越多的敌人,志得意满的她在宫廷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画着国王,画着王后,以及一个没有头的女官,她对诅咒嗤之以鼻。
此刻的安妮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国王用财富和大量珠宝、衣物,还有各种奢华的礼物包围她,在1527年至1528年间至少给她写了十七封情书。她不会考虑,如果自己也生不出儿子怎么办?她不会考虑,如果国王不爱她自己还剩下什么? 老谋深算的托马斯看到乱成一团糟的英国政教,已经预见到了女儿的结局,他在庄园选择了隐居。
1532年11月14日亨利和安妮在一个秘密仪式上结婚了。1533年1月25日他们在伦敦举行了第二次婚礼。6月1日,安妮·博林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正式加冕为英格兰王后,那个时候她已经大了肚子,并毫不避讳的在公开场合吃着苹果暗示自己怀孕,许多大史寄回去的公文甚至提前写好了“王子”两个字。
03:结局
有人曾经在网上提问,小三转正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答:既要且要。
当情人时候,安妮要地位,有了地位后,安妮要专一。
这可能吗?这不可能。亨利八世本着在女官里找情妇的传统,很快的看上了安妮的侍女简·西摩。
安妮暴怒异常,本来脾气就不怎么好的她显然是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自从婚后,亨利八世忽然对她提不起任何兴趣了,安妮就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生下承诺的王子,然而,1533年9月7日,安妮生下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而非亨利期盼的男性继承人。1536年1月29日,安妮再次怀孕时流产了一个男婴,而这一天恰逢前王后凯瑟琳的葬礼,那一天安妮正穿着黄色的裙子大肆庆祝。
流产原因众说纷纭,有记载称是因为安妮看见亨利与侍女简·西摩的亲昵行为而受到刺激,安妮可怜吗?她不可怜,她只是把当年施加给凯瑟琳的痛苦,通通都尝了一遍。
凯瑟琳流过产,如今她也流产。
凯瑟琳生不出儿子,如今她也称不出儿子
凯斯琳被婚内出轨,如今她也被婚内出轨。甚至,亨利宣称与安妮的婚姻受到"上天诅咒",正如他之前对凯瑟琳的评价一样。
可是她又不是善良的凯瑟琳。
凯瑟琳有丰富的群众基础,当娘家人打算出兵为她讨回公道,她拒绝了,直到现在英国人都有拿着石榴去她墓前的习惯。
凯瑟琳有强大的娘家势力,甚至凯瑟琳有王子遗孀这个虚名。
安妮她什么都没有。
当她无法满足亨利对男性继承人的渴望时,曾经炽热的爱情迅速转变为致命的敌意,这一转变预示了安妮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这本书,希拉里·曼特尔赋予我们克伦威尔的视角,当刽子手的剑落下时,人群没有欢呼,只有沉默。
可我不想把安妮的死归结于时代。
她死于权力,死于人性,准确的说,是死于人性的弱点,任性、贪婪、感性。
最后我想写写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
《提堂》和《狼厅》两本书我都看过,亨利八世6个老婆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安妮,为什么,因为她的很多行为和现代人很像,无论是对权力的追逐还是对地位的渴望,甚至那种迷失与困境都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藩篱,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择手段。
她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我提出一个疑问,如果她成功了呢?英国历史上会怎么写她呢?
最后我想引用希拉里·曼特尔书中的原文来结尾或者说解答:“不存在所谓的结局,如果你认为有结局,就是误解了它们的本质,他们全都是开端,这里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