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个核心概念的解释
在正式进入认知系列内容之前,有必要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因为这些核心的概念是认知的基础,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对这些概念进行混淆,造成认知的错误和局限
什么是事实
百科定义: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从上面定义我们可以抽取几个关键词: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其余部分可以忽略
客观存在的物体:比如太阳系的地球、火星、水星,比如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水、建筑物、汽车等等
客观存在的现象:比如太阳东升西落,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这些现象均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还有另外一个内涵--历史发生的事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
什么是观点
百科定义 :1.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2.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抽取关键词:立场、对事物看法
观点概念重构:基于事实、或者假设对事实的主观认知
观点示例:基于上海房价近十年来的增长,预计明年依旧会增长;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得机器人取代现有人类50%以上的工作等等
很多人认为将观点和事实概念混淆,观点是主观存在、事实是客观存在,观点通常是对事务潜在发展或者规律的预测认知,观点有可能成为事实,也有可能成为不了事实,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常常把观点和事实混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某些现象用事实或者规律解释不了的时候,权威的观点就会被认为事实,比如前两天出现的血月,因为没有科学规律解释月全食,所以在古时候被某些贵族解释为凶兆事实,成为举兵起义的口号
什么是知识
百科定义:指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
在写认知系列文章之前,我也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知识,查阅了很多对知识定义有的融合事实和经验,有的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我觉得都不太准确,不能完整的描述知识的概念和范畴,在这篇文章里我对知识重新的定义:
知识:可以被人类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或者方法
引用中国哲学的概念“道法术器”,知识在我的理解包含了道、法
道--客观世界的规律
比如热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规律能在某种范畴解释客观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关系,范畴指的就是知识的边界,规律产生在特定知识边界内,比如万有引力定律适合的是低速、恒量物体间计算,当物体接近光速的时候,按照相对论物体质量发生变化,万有引力定律并不适用
法--使用的方法或者技巧
法是我们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和模型,比如常见的思考的方法有演绎、归纳、类比、逆向等;机器学习算法常见的有聚类、分类、回归等;分析企业战略的有SWOT,波特的五力模型等
知识在我的理解看来它一定是能被应用或者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所以事实、观点不能盲目纳入知识范畴,然而建立事实基于某种假设形成观点的过程却是知识,知识更多具有动态属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构建知识体系困难的原因所在。
有人可能会问到另外一个词“信息”,信息和知识什么关系,我们看一个图:
这个图中把数据放在最底层,做过大数据的同学应该清楚,通过埋点将用户操作APP的行为数据收集起来,形成流量日志包括用户ID、访问URL、访问时间、访问时长、访问页面id、点击支付按钮次数等等,但是这些数据我们无法分析用户行为比如我们想知道哪个页面访问时间比较长、哪个按钮用户点击次数比较多,再深入一点比如用户付费次数、用户付费金额等,用户从进入app到支付成功的转化率多少,所以要对原始流量日志进行加工和合并形成可以我们可以分析的报表:
信息可以是人们可以理解的内容,形式可能包括数据、图片、音频、视频、文本等。信息再次被加工整理后形成知识,知识是人们可以应用的方法和规律,发现知识并且创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智慧产生的过程,智慧属于高级认知,我们了解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就是智慧产生的过程
我们平时看到的书、新闻、公众号推送内容、得到的音频都是加工好的信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但是知识掌握并没有相应的提升,反而在知识体系建立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结构。将我们获取的信息及时分类是构建高效知识体系第一步,以下是我个人去年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的示意图:
大脑在固定时间处理内容和速度都是有限的,我把每天接受到信息分为事实、观点、知识、以及需要实践和刻意练习的部分,尽可能多将我认为是知识的部分摘出来,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训练和刻意练习,知识只有不断被个人应用、实践、训练才能成为能力。
以上就是认知系列重要概念的解释,是不是对知识有了更深一步认识和理解呢?期待你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