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读书笔记七

01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 “妈妈知道你有些害怕,但是我知道你在努力,对吗?”我抱着他,指着他喉咙的部位,跟他说:“今天这个‘到’字已经到了喉咙这里,只是你还不敢让它冒出来,对吗?明天让它再上升一点点,等你准备好了,那个‘到’字就会从你喉咙里冒出来了。”

“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虽然你很害怕,但是你在一点点地克服困难,你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妈妈觉得这就是勇敢。”

>> 如果在我们不会做或做错的时候,父母能够跟我们说一声“没关系”,耐心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并鼓励我们一定能够做到,那么我们从中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以后自己面对问题时的自信与勇气。

>> 换一种思维,当你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时,请用尊重与鼓励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意味着你愿意去看见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气馁,找到孩子值得鼓励的每一个小细节,即便遇到再糟糕的情况,也要去鼓励孩子。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到”其实是比“做到”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果仅仅是追求让孩子“做到”,却没有“看到”孩子,结果很可能会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当然,家长不仅要看到孩子表面上的需求,更要看到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

02 鼓励孩子,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 如果你觉得孩子存在某个缺点,那么“亮点原则”几乎是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所谓亮点原则,就是说家长要睁大关注孩子优点的眼睛,看到孩子身上好的一面,去挖掘缺点背后的优点。用支持和鼓励去帮助孩子,孩子反而更容易改掉缺点。当然,家长只有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真心去爱孩子,才能发自内心地去鼓励孩子。当孩子找到做“好孩子”的感觉,随时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期望时,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慢慢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

关注孩子的优点,是家长学习鼓励孩子的前提。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带给你太多挑战,让你感到很困扰,你们的亲子关系很糟糕,那么首先问一问自己:当孩子走到我面前时,我的眼睛是否会发亮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可以给自己布置一项作业——有意识地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这项作业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03 用对方法,才能让鼓励发挥神奇的作用

>> 对于赞美和表扬的话,我们几乎不用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而鼓励的话则是需要经过用心思考才说出来的。而正确的鼓励方法,就是看到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详细地描述出来。

>> 如果家长平常不知道如何运用鼓励,可以记住鼓励的3个句式:

描述式:我看到、我注意到……例如,我看到你把书桌上的书都归类放好了。

感激式:谢谢你、感谢你……例如,谢谢你今天帮妈妈收拾桌子。

赋予力量式:我相信、我坚信……例如,我相信你自己能处理好这件事情。

>> 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鼓励不是空泛地给孩子贴标签,而是客观地描述孩子的行为。不是说“你真能干”,而是说“我看到你自己穿好了衣服,穿好了裤子,系好了鞋带”;不是说“你画得真好”,而是说“你的这幅画,线条很明朗,色彩搭配很协调,这些蝴蝶栩栩如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很多活力”……简言之,就是从细节上去描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 此外,表扬常常以家长为主角。例如,“你考了全班第一名,比其他所有人都厉害,我真为你感到骄傲。”而鼓励是以孩子为主角。例如,“你取得的成绩是你努力的结果,你一定很为自己感到骄傲。”

最后,恰当的鼓励能够引发孩子的自我评价,提高他做事情的内在动力。家长在表扬时,往往会说很动听的语言,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孩子容易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而不关注于自我评价。

05 再糟糕的情况,也有值得鼓励的地方

>> 如果想让孩子把某一件事情做好,不能把他做得不好的地方揪出来,一个个进行纠正,而是用心去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去真诚地鼓励他。

>> 多给予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并在糟糕的情况下找到那些值得鼓励的地方,他反而会更加积极地去想办法提高自己。

>> 不贴标签,不拿孩子跟其他人做比较;

以孩子为主角,客观描述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

指出孩子细小的进步,即使再糟糕的情况,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可以通过“纠正前先连接”来鼓励孩子。

>> 举例来说。孩子帮忙收拾桌子时,你可以跟他说:“你收拾了桌子、盘子、盛汤的碗、餐巾纸,还打扫了桌下的饭粒,很尽职尽责。”

孩子写字很糟糕,你可以找出细小的进步,鼓励他:“这个字写得很工整,这一横看上去很有力度,这个字母的格式完全正确,这一行看上去很整洁。”

孩子考了全班第一名,你可以跟他说:“你为这次的考试准备了很久,这是你应得的,你一定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