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说:未知生焉知死。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谈论死亡的,都有他的谈论机缘。

比如年轻人一般是不会想到死的,他的生命正朝气勃勃。

如果想到了死的问题,那一定是有了大的变故,或至亲的人得了重病或已经死亡,让他切实感到了死亡的真是临近;或他受到的压力大于他承受的能力,感到了生命的重负和无力感;或者是自己得了重病,身体的虚弱让他觉出了生命力的即将耗尽;抑或者是他的感情受到重创,觉得生不如死,想去放弃生命体验另一种存在形式。

总之,死对于年轻人,是摆脱目前痛苦的一种方式,因为他还不知道死其实是比一切生命的痛苦更痛苦的事。

这一点从老年人对死亡的反应就能看出来。因为老年人大抵都是怕死的。

从不怕死的年轻人到怕死的老年人是有一个过程的。是人越活越回去了吗?不是的。

就像后面排着队离打针还早的孩子,看到打针孩子的瓷牙咧嘴,是要笑的;而那个马上轮到要打的孩子,他却不会笑,因为他已经切实感受到了痛苦的即将来临,而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

同样的,年轻人处在生命的上升期,他会认为死亡离自己还远得很,而可以拿死亡开开玩笑,说一句:大不了死给你看,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他即使说了也不认为死亡就一定会到来。

而老年人就不一样了,他不敢再这样开玩笑,他会怕万一一语成谶了呢?那不是要埋怨自己乌鸦嘴。所以老年人忌讳就多,比如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碗中,因为这样像是给死人上供一样。其实都是怕死亡悄悄来临,而要尽量把他推后。

而死亡总是不可逆转地回到来的,只看早还是迟而已。

人从出生开始其实就已经时时面临着死亡,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直到某天到达自己人生的终点。

了解到这个不免令人沮丧。但也能给人一种解脱感。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既然担心、忧虑、害怕、恐惧都没什么用,那就坦然面对吧。

这样想,也就把死亡当作老朋友来看待。不见面时各自安好,见了面就握握手:哦,你在这里,我们见面了,平静接受,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把出生看作起点,死亡看作终点,中间就是人生的这一段旅程。

就像我们旅游不只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而是充分享受旅游的过程。

一句话说得好:慢慢走,欣赏啊!

期待着孩子们长大后努力做事的样子,期待着生命的潜力充分发挥,期待着创造无限可能,期待着身体焕发活力。

生命如此美好,过程如此短暂,行程如此紧凑,哪还有时间抑郁、消沉和彷徨。

追求真善美,达至智仁勇,既然生而为人,就要展现自我。

流星在天空划过,总会闪现一道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部我在朋友圈看到介绍后,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的近200分钟的纪录片,没有精确计算,但我哭了很多次。 因为...
    羊达令阅读 4,941评论 2 6
  • (以下是我在员工培训时的文字稿,这个题目都是自古以来没有定论的大题目,只是务虚会上提出来供大家思考或参考,以后还会...
    公山羊阅读 1,774评论 1 1
  • 看到很多人死,有的是我熟悉的亲戚和朋友,比如我的外祖母,我的姑爹,我的姑妈,我的姑祖父,我的姑祖母,我的妈妈,我的...
    里里溪主笔阅读 1,040评论 3 1
  • 生有何恋,死亦何惧,不理解生,又何谓惧怕死呢? 人活一生,草木一秋,而人非草木,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有灵魂,有...
    居一江之水阅读 4,638评论 14 35
  • 小区里有如往日一般的夜色,夜色下却有最不一般的生和死。 夜色如水,清爽怡人。 正侧耳听着《一日看尽长安花》,辨析着...
    草木香_ad16阅读 1,644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