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在摘录她(张爱玲)作品里的比喻时,发现这些句子恰恰能够集中凸显她艺术的底子,美术、音乐、戏剧、舞蹈都有......艺术修为是系统工程,大家勉励吧。
2、作者并非受到真是感觉牵引而作比,而更多的是在玩文字游戏。所以,他的比喻给人的感觉是“隔”的,本喻体之间隔着一层文字或意识的障碍。
3、新奇的效果可以由本喻体两端的风格悬殊造成的。
4、很多读者问过风景怎么写,先说其中一个窍门:写风景最好有动态。
5、刻意的美化和刻意的丑化说到底其实都是在逃避现实。
6、认知科学讲,人的聪明有三个维度:一是神经维度,表现为反应敏捷,过目不忘;二是经验维度,意思是十年坚持不谢终至游刃有余;三是反省维度,在于突破局限,及时纠偏,审时度势,开创新知......大家读书都想找干货,读文学要的是创意的密度......张爱玲说过,“我写小说很慢很慢”。为什么慢呢?就是反省心智耗用了内存,降低了处理速度。
7、(正确添加方言俚语)洋妞穿旗袍的效果往往惊艳,典型的亚洲脸反而不合适,穿了一定显土,倒是要穿点时尚的小礼服才好看。
8、散文要“度尾”,小说要“煞尾”......“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地去;“煞尾”如骏马收缰,忽然停住,寸步不移。
9、一定要读古代文学.........辞藻是一种静布的空间美,那么音节就是流动的时间美。
10、我对好文笔的粗略定义:精准,富于新鲜感、画面感和音乐感。
11、“观世音菩萨”------观是观察生活,世是明白世故人情,音是讲究音韵,菩萨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12、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字密度,没有辞藻之美和音律之美,没有貌似浑然天成其实心机暗布的明相,凭什么挽留住读者,令他们不转投电影、电视、漫画、游戏等一系列制作精良、专注用户体验的怀抱呢?
13、对待文字更加审慎、精细、考究,才能继续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14、大概由于书写印刷的不便利,古代文学拥有一项现代文学无法望其项背的优势------凝练。
15、读翻译作品常常是件头疼的事:缺乏好文笔带来的阅读快感,就很难做到孜孜不倦,需要不停告诫自己“此书很重要、评价高、应该读”云云,才能坚持下去。
16、外文系常常出名作家.......翻译的过程,既提供细细体味别国语言特点和优长的机会,又可训练快速而精准组织语言的能力。
17、所谓“有画面感”,其实也包含显显隐隐的的多个层面。最简单的一层理解是文字中有色彩和浓淡,有线条和造型........由外向内的写法效果佳且掌握的难度也不大,值得我们投入时间联系一番。想到几条捷径,供大家参考:一是可以去搜罗演员们关于表演、关于人物表情动作的细节论述,也许老戏骨们的回忆录里能翻找到;二是现在流行的“微表情学”,对于人物心理和细微表情的联系研究颇多,也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18、描摹形形色色的人其实并不难,但能够对形形色色的人都体贴、谅解,却是一种令人震撼的心灵力量了。
19、我将情绪的特别叙述肢解下里,在用电影的特写镜头,把这段情绪若干倍放大、夸张。
20、人们一向以为“艺术模仿生活”,实际上艺术首要模仿的是艺术,而非触目可见的生活.......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生活也很少有交集的作者,写出的小说却可能无论在整体的气质论调上,还是细部的遣词造句上都高度的一致,只因为他们的阅读经验一致。
21、哪怕作者聪明有主见,哪怕她抱有模仿/复原生活的创作理想,真正下笔时,大脑浮现的过往文本仍然会轻而易举地占据上风,扼住自身真实的经验,这一点,相信尝试过写小说的人都深有同感。
22、这也就是“笔力不济”吧。不妨给“笔力”下个定义,就是指写作中自我意愿与过往文本抗衡的能力。
23、一个小说家的进步,意味着他持续的增强力量,扫除过往文本的阴影,扫除陈词滥调,不断的接近生活。
24、我一向强调的一个观点:阅读如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尽你的物力、识力和心力来达成膳食的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读一本糟糕的书,其害处不亚于喝了三聚氰胺的牛奶。不加选择地滥读小说,一定会戕害到创作。
25、没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就跟过白的白话文一个节奏到底,道理是一样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