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欢乐颂第二季没能延续第一季的热播,其实规律也就大致如此:第一季时,总是感觉一夜之间周围全是追剧的人,都嚷嚷着要看第二季;真到第二季时,好像又没预想的那么火,可大家也都静静的追着看;如果还有第三季,骂街的就出来了,说这么烂怎么还拍续集,骂得最狠的还是那些曾经端着泡面追剧的。
去年看了第一季,说不上有什么印象,但是主要的人物关系还是能理清。第二季也是偶尔看了两集,樊胜美这个角色挺接地气的。你仔细留意一下身边,可能就不止一个。
樊胜美给人的印象就是:烦,但幸好还剩美。
她自己可能比观众还要烦,有那样的家庭和亲人,能不烦吗?但编剧总是公平的,让她没有一个好出身的同时,还是要给点资本的,不然拿什么赌明天。
樊胜美一直困于自己的不幸家庭无法自拔。一家人的事都要她管,而且还不拿她当人,这确实受不了。这个家庭给了她一个不幸的开始,也给了她想甩也甩不掉的宿命。家庭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契约集体。人们觉得最稳固不会轻易背叛的关系中,血缘关系首当其冲。在中国,往往过分强调了血缘的重要性,甚至于完全忽视了契约精神的存在。契约精神是构成任何集体的核心精神,它好比是砖,能盖任何的房子,不管是白宫还是回迁房,可是如果这房子里加入了钢筋,就要比没有的更坚固,这钢筋就是血缘关系。契约精神的核心是每个角色的权利和义务,简单的说就是边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边界,很好的理解自己的和别人的边界,有助于这个集体融洽的相处。简单举个例子,家庭好比一块菜地,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种植,理想的情况下是各占三分之一,或者他们根据协商好的面积划定自己的范围,可能有人天生就不愿多种地。但当孩子小的时候,他的能力不能完全种好自己的三分之一范围,剩下的部分就需要父母的帮助,等孩子慢慢长大了,他完全有能力种好自己剩下的范围时,如果父母由于惯性思维,还要争夺那块你小时候种不完的地,矛盾就会产生。该交的时候不交,该种的时候不种,都是矛盾的原因。
好像中国人对这种边界的理解有着天生的困难,而且这种困难会随着年龄增长。很难处理好个人和家庭之间的矛盾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父母要一直种你那部分地,可能是时间长,他们自己都觉得那地天然就是他们的,即便突然产生过一点怀疑的感觉,他们也会说这不是为你好吗?在这样一个骨子里带有天然不平等的家庭关系中,作为子女,如果想平等去争取原本自己的那块地时,就会轻易地招来各种指责。因此,本来可以量化的问题,被大家避而不提,最后只能靠情商去解决,这真的正常吗?
当然,樊胜美的故事更加复杂,她觉得自己无法争会原来自己的地,其实更本质是因为无法从那个她为之付出太多的家庭得到一点回报,便出走外乡,以为这样就能开始新的生活,可是生活哪能这么轻易的就放过她?即便在外乡,自己的领地也是一缩再缩,无理的要求并没有因为退让而减少。多少次她都坚定的说不管,可多少次还是一直被这种关系裹挟着前进,她可能永远都无法回头了,毕竟这样的家庭给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太深了,即便她是那么讨厌那里。
要说这个家庭给过她可能是唯一的资本就是中上等的外貌。她想凭此在一个冰冷的大都市立足也无可厚非,毕竟是资源为什么不合理的利用一番。她如果努力工作,找个相当的男人,未必不幸福。可她偏偏想用自己仅有的容貌赌资去压一把大的,赢了就一本万利飞黄腾达,所以她才如此辛苦和不幸,别忘了愿意上桌跟你一起赌的肯定也是赌徒,是赌徒就没有不想赢的。也许是生活对她来说太艰难了,想过成自己眼里的好太难了,想过成别人眼里的好就难上加难了。可是通常人们都愿意先过成别人眼里的好。
这样的家庭没能教会她怎么很好的掌握边界的分寸感。这样没有分寸感的家庭对她造成了伤害,可是,她却以同样没有分寸感的行为伤害了爱她的人。在大城市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房子,当她表露了自己在房子上毫无分寸感的欲望时,她的爱情离她而去。
樊胜美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你我周围,以后肯定还会一直有,故事总是重复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