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难管,脾气又倔又冲,一言不合就炸毛。
我家女儿就是这样。小学时,乖巧懂事,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结果一到初中,却变成得叛逆、厌学,很难坐在一起说上话。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她开始沉迷于手机,不是躺在床上看,就是窝在沙发上,一天都能不动。
看到她这样,我真的是一肚子火,说她几句,根本没有效果。
但是眼看她沉迷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规定玩手机的时间,一到点就没收手机,可想而知,她根本不愿意配合,还经常和我斗智斗勇:把手机藏起来,半夜偷偷看。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是恨铁不成钢:
“作业写完了吗?不要总想着玩手机,多看看书,预习一下也好啊。”“你学习要是有玩手机的这种精神就好了,还怕学不会吗?”
一个周日,女儿来找我要手机,说要查题目、找资料。
那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上班也比较累,所以就没有管她,只是叮嘱要在10点半睡觉,把手机放在客厅。
到凌晨一点多,迷迷糊糊睡了一觉醒来,到客厅去拿手机,结果找不到,于是我走到女儿房间门口,听到里面传来说话的声音,进去一看,女儿正躺在床上刷着视频。
我当时一下子就炸了,这么晚不睡觉,还在被窝里看手机,约定好的事情完全做不到!
“你答应我的事,自己忘了吗?能不能说话算话!”
“学习不行,玩手机还挺起劲儿,都这个点了,明天上课有精神才怪!”
说话,就把手机抢过来,气急败坏地回到房间。
第二天早上起来,女儿就跟我赌气,不说话、不理人,早饭也不吃就要出门。
我看着她的样子也一阵火大:“自己做错了,还有理了?早饭不吃饿的是你,没谁惯着你!”
女儿也不甘示弱,和我大吵了一架,就气冲冲地去了学校。
临出门前,还对着我大喊:“恨死你了,我希望你不是我妈,我也不要做你的女儿了!”
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感觉浑身的血液好像都凝固了,浑身发冷,呼吸苦难,心口疼得好像被插了一刀。
从她出生到现在的这十几年,我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可是现在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
不仅不认真学习,还变得这么叛逆!
之后的几天,女儿和我一直处于冷战的状态中,一放学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吃饭。
有时候,我看不过去,还是会说她几句,但每次回应我的都是更声嘶力竭的吼叫和哭泣。
每次想起来,我都不理解,更多的是心痛。
无奈之下,我决定寻找解决办法,将原来那个乖巧懂事又优秀的女儿找回来。
我关注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专家,反复观看他们的视频和文章,也看了很多家长的学习收获分享,最终决定加入“智慧父母7天成长营”。
在成长营中,我遇到了很多跟我一样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要不也是沉迷手机、叛逆不服管教,要不就是厌学、休学,甚至还有的孩子有抑郁自杀倾向……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青春期的孩子这么容易出现问题,一时之间,心里的焦虑都减轻了不少。
课上,老是针对我的问题,对我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引导我一步步回想和反思过去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并尝试去读懂青春期的孩子。
这也是第一次明白,孩子所有问题的出现,都和我有莫大的关系,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叛逆、不服气都接踵而来,和父母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是父母需要学习的关键一课。
老师还说,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最糟糕的不是父母不懂教育,而是不懂教育的父母还在拼命教育、改变孩子!
这就像以前的我,总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孩子进行说教和控制,甚至有时候还会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自然会排斥,不愿意听从。
那要怎么办呢?老师说,家长要转变观念,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还要学会闭嘴,有时候不说比说更有力量。
1、正确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负面评判
越深入学习,越不断反思,我意识到,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家长,是不懂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的。
面对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那些不良行为,如说话不算话,不爱学习,控制不住玩手机等等。
我们总是采用嘲讽、贬低、斥责、命令等强硬的语气和说教的方式。
这样简单粗暴的语言模式,不仅无法让孩子听话、改正,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和怨恨。
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想好的孩子,也就是孩子都不想这样,但是他力量不够或能量不足,他此时此刻也处于一种无力状态……
处于无力状态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需要的是陪伴和力量。
过去,每当看到女儿偷偷推迟归还手机的时间,不主动写作业时,我都会说她几句:
“怎么那么不自觉?到点了心里没数吗?”“学习时怎么不见你这么用心,多学一会儿?”
现在,看到女儿玩的时间有些长了,我会说:“宝贝,这个时间点平时你都在写作业了,但是今天还没写,妈妈有点着急了。不知道今天的作业多不多,能不能写完,如果等会儿要熬夜的话,妈妈就该心疼了哦。”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让我意外的是,平时一催就垮下脸,态度烦躁恶劣的女儿,竟然马上放下手机并跟我道歉:“对不起妈妈,我忘记啦,现在我放松一会儿眼睛,就回去写作业。
2、转变心态,把孩子的问题与不足,看成是父母成长的机会
一度,我很看不惯女儿身上的缺点。
当她从一个乖巧听话的女孩,变成喜欢顶撞、厌学逆反的少女时,我认定她是欠收拾,需要我“修剪”一番。
我急于让女儿重新变回过去的模样,于是,不仅拿她跟班里的同学比,还跟过去的她相比。
“你看看你现在,不爱学习又不听话,妈妈多希望你能永远跟小时候一样啊!”
“你看你们班的谁谁,这次又考了第一,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优秀呢!”
女儿听了总是情绪激动,然后变本加厉地跟我对着干。
直到一次无意中的机会,我在接孩子的时候,听到一位家长提起,刚上六年级时,班级里举办过一次评奖。
原来,那次女儿本以为自己一定会入选,可没想到,票数远远落后。
对自己的怀疑,和同学的优秀,让她产生了挫败情绪。
而我没有关注她那几天的情绪低落,反而不断批评、数落她。
从学校到家里,女儿都得不到想要的认可,这让原本就开始自卑的她更加绝望了。
于是,她开始迷上了手机,从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快乐和安慰。
老师在课上曾经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所以,当家长看到一个突然问题增多、行为失当的孩子时,不应该去责骂、贴标签。
而是要仔细观察,用心聆听,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就这样,我学习着,反思着,改变着,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当我不再跟青春期的女儿硬碰硬时,所学到的教育方法开始发挥作用了。
女儿放下了满身的戒备,又开始向我亲近起来。
同时让我惊喜的是,在半期考试中,女儿考了班里第十七名。
这个成绩虽然不算特别好,但我知道,对女儿来说,已经是质的进步了。
当天晚上,我送给女儿一个礼物。
当她打开一看,发现是一部新的手机时,惊讶而不敢置信地看着我的眼睛。
我认真地说:“你这段时间的努力和表现,妈妈都看在眼里,你值得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手机只是辅助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妈妈相信,我的女儿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让手机成为得力的小伙伴。”
女儿又感动又兴奋,哭着拥抱完我又去拥抱她爸。看到孩子那么快乐,我和老公也非常高兴。
那天晚上,我好奇地问她:“刚收获新手机,你打算怎么安排呀?”
女儿搂着我的胳膊:“妈妈你放心,我都安排好了,明天正好是周末,我今天先把学习任务赶下进度,明天可以放松地玩好一会儿呢!”
原来,适度放手,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仅不会出现我担心的沉迷,反而会慢慢激发孩子的主角意识,锻炼统筹计划能力。
一场青春期的厌学逆反,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化解于无形了。
走过这段路,我发现还有很多家长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孩子进入青春期,变得厌学、叛逆,脾气大,却不知道怎么引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