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习惯于遇到问题时在行为上找原因,但这样往往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教练的独到之处,就是能深入到心态、信念上,在通常的管理制度、流程影响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
通常,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行为层面)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就算解决了问题,往往意识治标不治本,只有在高于问题的层面(态度层面)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结果不理想,是因为有无效的行为;无效的行为,是因为有无效的态度和信念。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调整工作的态度和信念,才能真正解决工作的问题。而这些无效的态度和信念,就是我们的“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练的工作真的可以理解为,就是针对被训练者而找碴的。不过这种找碴不是乱找,而是基于被教练者的目标而找。
可以说,教练就是要为你的成长与成功而找碴!
具体来说,教练所找的这个“碴”,实际就是被教练者信念中存在的误区和干扰。而“找”的过程就是挖掘信念、区分信念的过程。
如果不找碴,我们就活在自以为是当中;
如果不找碴,我们就活在无意识反应当中;
如果不找碴,我们就活在盲点当中。
找碴,是为了超越碴!也就超越了自我!
在教练看来,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可算作有价值的人,都是拥有潜力和全部可能性的人。而我坚信我们团队中的每一员都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教练。接受教练意味着: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多好了,不过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那么,好教练是如何练成的呢?
首先,我们要关注成果、学习、体验这三个关键要素。我们在进行教练的时候,会关注对方学到了什么,以及他有什么体验。学习是为了更有效地获得我们想要的成果;成果则是检视我们学习与行为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尺度。此外,我们还需要体验,在行动中的体验,在学习中的体验,在成果中的体验。教练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对方的体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与对方建立关联,也能通过体验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真实状况。从而真正做到支持被教练者面对过去的事情,觉察当下的心情,创造未来的行情。
在教练的过程中,其实不仅被教练者收益,教练自己也在收益,这样教练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在初学教练时,不要把精力用在证明自己的教练能力上,而是专注于帮助被教练者的成长与成功上,他们成长与成功了,教练自然就是好教练了。
通过启发被训练者如何更好的在事先采取防范措施来防止问题的发生。通过迁善,使教练更有效。通过望闻问切,针对被教练者的心智进行沟通与引导。教练要兼具“倾听”、“感恩”、“尊重”、“宽恕”等诸多要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要做到审时度势,急则“授鱼”,缓则“授渔”,既不要出现“越俎代庖”的情况,也不要因为过于追求对团队成员的教练,而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毕竟结果还是很重要的,也是最终极的教练!
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过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