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看着那个为我忙前忙后,为我收拾行李的身影,心里不经涌起了一股酸涩。这个人还是我的母亲吗?记忆中的母亲是那么的年轻,可是看着眼前的这个人挡不住的沧桑以及眼里写满了疲惫。是什么让母亲变成这样的。是为家庭的付出而沧桑还是为了子女的幸福而沧桑。人们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但我的母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小时的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很害怕接触陌生人。但是有些时候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奈,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不得去上学。刚开始我对学校充满了恐惧,我害怕面对陌生人、害怕离开熟悉的地方。我一直对学校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妈妈那时就每天都用她那带着薄茧的手给我温暖,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母亲用她带着薄茧的手一直陪伴我走过了刚开始的三年。后来我们的学校搬了,在一个离家还是有点远的地方,那时家里也比较的忙,母亲不能每天送我去学校了,这时母亲虽然不仅能每天送我去学校,但是整整小学六年的时间里,每天我什么时候起,母亲也几时起。母亲那时候每天起来帮我梳头发等等,我一直清晰地记得在开始的几年里,我一直是扎两个辫子的。母亲不管前一晚到几点,第二天依然我起母亲起。六年的时间一直如此,我到现在都不太能理解母亲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们那里从小学三年级要开始上晚自习,母亲每天都到我家下面等着我。直到后来我不上晚自习母亲才得以休息。小学是最无忧无虑的时期,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时间,初中就变了。
初中我在一所全封闭(不能私自外出,必须请假而且一般不批假条的)的学校就读,我离开了母亲,离开了熟悉的地方,最恐怖的还是我们那里到初中时必须把头发剪短。初中三年我没有太那么的想学习,可能是叛逆期到了,他们叫我做什么、我偏要反着来。他们叫我学习,我偏不学。初中我和母亲的关系变得很紧张,母亲一直都说要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那时候的我不以为然。现在的我后悔也没有用了。高中我离家很远,我高中也是在一所全封闭的学校里,高中比起初中来说痛苦的日子有很多,比期初中也更严厉了,每天穿校服,而且我们那边特别热,最过分的是我们的校服透气性不太好。每天都是很热,天气特别热导致了我的心情特别的烦躁(其实是我找的借口罢了)。高中的压力如影随形,逼的我喘不过气来。那时我的心里独白是:好痛苦、好痛苦。早一点结束吧,我的内心在呐喊 ,我的身体停滞不前。我感觉人生没有了希望。并且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心里:读书好不一定有用,人生苦短应尽情享受当下。我尽情的玩,到了高考前夕,我们的老师都说要放轻松、不要太紧张。我就把这当做了一个特赦令,一旦他们叫我去学习我就这样告诉了他们。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真的好天真,我要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产生那种奇葩的心里。高考如约而至,高考结束我也没有一种紧张的感觉。我一直把死也不补习挂在嘴边。为自己的蠢流泪吧。我也考上了一个本科。只是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而已。
到了大学我最深的感觉是:到大学就轻松了是骗人的,比起我高中的散漫来说大学比高中累。第一个学期我太放松自己,在我看来与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不一样,没有到我想象中的地方就没有了动力,我颓废了,我迷茫了,我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大学里面很多人兼职,那时候我才知道我不知道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慢慢的我与母亲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时间和母亲聊一下更多。我与母亲的关系修复了。对于自己现在的无奈我没有办法,但是我会改变自己的未来。我与母亲不再是带着面具的人,我们撕下了伪装,露出了面目。我们不再是冰冷的面具人。与母亲关系变好后,我一直有一句话想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