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GL 经典案例旋转小球

前言

案例效果如下图

综合案例.gif

这里是例子的链接github

整体流程


下面来详细说说整体的效果的实现,可以大致分为4部分

  • 地板
  • 大球(自转)
  • 小球(包含50个静态小球+1个围绕大球公转的动态小球)
  • 移动(特殊键位上下左右触发)

地板

  • SetupRC函数:准备地板的顶点数据
  • RenderScene函数:利用平面着色器绘制地板
    两个函数此时的流程图大致如下


    地板流程.png

大球

在地板绘制完成的基础上,绘制大球,并实现其自转功能,主要步骤如下

  • SetupRC函数:利用系统模型类创建大球
  • RenderScene函数:分为三部分
    • 设置定时器:基于时间的变化,记录当前时间的角度
    • 设置大球变换(仅平移一次,并随定时器旋转)及绘制大球
    • 开启定时器:通过提交重新渲染请求,实现定时器触发的效果
      两个函数的流程图如下,图中红框部分流程均与大球相关

大球变换
大球变换的代码如下

    //5.使得大球位置平移(3.0)向屏幕里面
    modelViewMatrix.Translate(0.0f, 0.0f, -3.0f);
    //6.压栈(复制栈顶)
    modelViewMatrix.PushMatrix();
    //7.大球自转
    modelViewMatrix.Rotate(yRot, 0.0f, 1.0f, 0.0f);
  • Translate: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观察的大球,因为大球创建时默认是在(0,0,0)原点位置,当前的观察者也处于原点位置,不便于观察
  • PushMatrix:拷贝矩阵堆栈栈顶并压栈,此时只需要将大球平移一次,然后在平移后坐标基础上围绕y轴旋转,实现自转
  • Rotate:大球围绕y轴旋转,实现自转

自转的原理

仅为个人理解:可以将时间看作一个圆,大球映射到xoy平面上其实也是一个圆,然后基于时间的变化所得到的的角度,在大球的映射圆中也是同样的角度,然后大球基于上次的角度,再继续旋转α的角度,每360度是一个循环,以此来实现大球自转


2251862-f32b47f67f6ffacf.png

小球

在绘制完大球的基础上,继续绘制小球

  • SetupRC函数:初始化小球数据
  • RenderScene函数:绘制静态+动态小球
  • 绘制50个静态小球:每绘制一个小球都需要push和pop
  • 矩阵堆栈记录平移+旋转的变换
  • 绘制动态小球
    此时两个函数的流程图如下:
2251862-b47ed812c307dc4c.png

小球公转

其实小球的公转可以理解为: 自转+平移,如果只有rotate变换,那么小球就是在原地围绕y轴自转,但是此时大球跟小球是处于同一个位置的,为了更好的观察,需要将小球平移,与大球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每次旋转,小球旋转的角度是大球的两倍,意味着小球比大球转的快,公转原理如图所示

移动

到这步,主要的功能都基本实现了,只需要在增加特殊键位的移动即可,此时的移动是作用于所有图形的,所以需要在绘制图形前增加一个观察者,用于记录所有图形的变换

此时,项目中setupRc、RenderScene、SpecialKeys总的流程图如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