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的房子的屋头,是村里是非诉说的地方之一,而我平时就睡在三楼,所以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屋头的那些聚众聊天的喧嚣。
我经常听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后悔当初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现在早于忘却。
特别是老人讲过的历史,独一而珍贵,因为那是讲述人自己的故事,所以独一;而这些故事,往往他只说一遍,所以珍贵。
小孩子有天生的优势,可以听到老人讲的历史故事,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倾听者,而刚刚懂事的小孩子是最好不过的对象,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倾诉,大人们显然没耐心听别人的述说。
我也没有例外,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老人跟我们讲了很多村里的故事,为了让我们记忆深刻,经常会加入惊悚的情节,比如说闹鬼之类的,因为有了这些情节,所以我们会记忆深刻,而也只是记住闹鬼这个环节而已,其他的都忘记了。
屋头的聊天,往往从天蒙蒙亮开始,到晚上睡觉之前,从相互问早开始,到困意来袭结束;数晚饭后的时段最热闹,因为忙完了一天的活,吃饱喝足之后,是最适合谈天论地的。
没手机的时代,讨论的话题都是已听说回来的新闻为主,当然,新闻是越传越精彩。到我们这里,也不知道是第几手的新闻了,反正经过添油加醋之后,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因为每天需要人讲述,而有的人就喜欢讲,所以渐渐的,这些常聊天的人,成了演讲家。
听他们讲故事,有始有终,讲有道理,滴水不漏。
口干舌燥之后,是美美的满足感,倘若哪天下雨耽误了聊天,他们往往因为没有得到口舌之快而彻夜难眠,到了第二天可以述说的时候,他们往往就停不下来,非要把之前没说的话补上才舒坦。
如果有那么几个好说之人,那整个聊天场面就像个辩论会。
没有裁判,所以喊多大声都没有人阻止,而且,大声是必备的,它往往是有理的证明条件之一。
这里很少遵循“有理不在声高”的原则,大声成为你辩论成功的条件之一。
所以好说者,都是大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