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部剧《外科风云》,一开始这部剧吸引我的是里面白百合主演的陆晨曦这一角色,剧中塑造的陆晨曦是一个嫉恶如仇,只认对错,但凡是手术专业能力比她强之人,她服;但凡有违医德之人,哪怕是天皇老子,她都要一争到底,当然由于不买账的个性,最终被人赶到了急诊,但依然改变不了她行医的初心。到后来看这部剧时,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的是:真理对谁都是公平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这部剧中,不管是杨帆还是傅博文,最后他们都回归了医者初心——尽一切的努力挽回更多的生命。
这一年,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每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都是纯粹的。在如今医患关系、教师家长关系日益紧张的时代,医生、教师到底何去何从。试问医者,医患关系矛盾严重是否就不再对生命负责?做医生没钱是否就不再钻研医术?上级不公是否就不再行医?试问教师,学生跳楼事件日渐严重,是否就不对学生负责?家长不理解是否就放弃师者之心 ?教育局要成绩是否就只教成绩?我们从医从教当初的初心倒是为何?真、善、美在哪里都是真理。
如果说一位医者的初心是挽回更多的生命,那一位教师的初心又是如何呢?我被自己问懵了。许久,我回忆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可见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喻德”都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职责。古时的先生,德高望重,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如今的教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身为教师,我应该秉承何种教育信仰?我对自己有两问。
一问,害怕个别家长找茬是否就不对学生负责任?
从教这几年,随着教师和家长关系日益凸显敏感,我越来越觉得,对于学生,我不敢严教,不敢过多地负责任,怕适得其反,一片好心被践踏成驴肝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文化也不尽相同,奇葩家长的确有,但以此而打翻所有家长,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更是愧对自己师者良心。
在前不久茂县凤仪小学夏老师体罚学生一案,我还在嚷嚷着,这有失公正的断案,伤的是一大批教师的心,阻碍的是一大批教师想负责任的心,害的是千千万万学子,我附和道,“如此有失公允的断案,只会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敢负责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心生'孩子不是我亲生的,何必较真'的心理。”如今看完《外科风云》我不禁问自己,这样的想法真的好吗?我们从教的信念是什么?一竿子打翻所有人,对其他孩子公平吗?
越是在这种畸形的环境,我们越是应该成为教育信念的坚持者,纯粹的教师应成为这畸形社会的一股清流,秉承教育信仰,问心无愧地教学,我相信这个社会会还给我们公正。但我们退缩,只会加重畸形的严重性,毫无价值可言。
所以一个纯粹的教师,应该是坚持教育信仰,并坚持到底,做一个为学生负责的问心无愧的师者。
二问,教育局要成绩,是否就只教成绩?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抓成绩的高手,在我看来,习惯加方法,提高成绩没有什么难处。日子久了,我自己也开始抱怨,终日这样抓成绩,甚至有些变态地抓成绩,有意义吗?对学生有好处吗?对他们的未来用处大吗?我一边抱怨着,一边还死命地抓着成绩。
近日《樊登速读》栏目也有一个教师问到应试教育的问题,樊老师告诉她,不要把问题本身当作是推卸责任的方法。我如醍醐灌顶,是啊,我已经把上级要求抓成绩这件事成为了我推卸责任的理由。
师者,何以为师?在我看来,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应该教给他们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在他们的心田种下一颗“成为何种人”的种子、埋下一种“发现自己想练就何种本领”的意识,培养一种“干成一件事”的习惯。知识只是让这个人变得更为丰满,以便让他成为更好的人。
在应试教育还未过气的时代,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依然应秉承教育的信仰,纵使应试,我们也应该关注孩子本身这个“人”在未来道路上的成长;纵使应试,我们也应该成为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应试背景下的机器。
一份职业的从业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诚实(问心无愧的人)、正直(勇于对恶势力说不的人)、 善良(愿意奉献的人)的人。一位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未来成为何种人,首先自己先成为那种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