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对写作而言重要吗?当然重要。对读者而言呢?那就要看作者站在什么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写作的目的只是随性表达自己观点也罢,情感也罢的随笔,那标题有和没有都无所谓。如果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读到,那标题就是文章的门面,没有诱惑力,谁愿意进去呢。
一、标题与标题党
写作常识告诉我们,标题的主要作用主要有七点。一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作为文章的线索。三是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四是语带双关。五是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六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七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就接收和不接收的信息而言说是“爆炸”一点也不过分。为了吸引人的关注,出现了“标题党”一词。“标题党”说什么呢?既说人又说事。它这样说人,“是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一小部分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它这样说事“用标题吸引人来点击查看,但一点击发现里面没有自己想看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用标题误导大家。”
我以为,我们学习写作,对标题和标题党要有清晰的认识和自己的定位。做标题党吗?肯定不做,因为只在标题上琢磨提升不了我们的写作能力。不重视标题的确定可以吗?肯定不行,因为标题也是写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十个标题吸引我的原因
就十个吧,印象中,这次的作业是让读十篇同学的文章并留言。刚才到群里找文章,发现组长刘飞老师的通知上是“阅读本组成员的十五篇文章并留言”。不管这些硬性要求了吧,依着自己的性子在任性与随性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吧。因为,一是真没时间,二是吸引我眼球的题目我才有兴趣打开,三是大群里选择同学们打出来的文章要比一个个在公众号和简书里搜索容易一些。
哪十个题目呢?
王晓娟《学习要警惕“百度思维”》,马增信《然后读写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董艳《借大师理念讲教师故事》,李勇《自律就是自由》,何白庭《写作,为何无话可说》,王晓波《化学得天空~全球化下疫情的再思考》,刘海荣《疫情结束,你还送孩子上幼儿园吗?》,段国林《窗台上的绿萝》何白庭《写作,为何无话可说》,裘兰《智能并不智慧》,徐晓丹《用书籍把每一个日子点亮》。
每个同学在写好自己1000字的作业时,肯定都在题目上下过功夫,伟什么这十个题目吸引我走进文章呢?
一是与作者认知的共鸣。马增信老师的《让读写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徐晓丹老师《用书籍把每一个日子点亮》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因为我为自己确定的余生生活方式就是要让读写成为内心的充盈、精神的富裕、认知的不断提升。
二是标题引发了我的求知欲。王晓波《化学得天空~全球化下疫情的再思考》,刘海荣《疫情结束,你还送孩子上幼儿园吗?》让我想知道全球化疫情中有着怎样的化学天空,疫情结束后孩子上幼儿园与否的道理有哪些。
三是辩证标题有魅力。董艳《借大师理念讲教师故事》,李勇《自律就是自由》,裘兰《智能并不智慧》一看到这几个标题,我的直觉是这三位老师是具有审辨式思维的人,所以我想走进文章看看他们是怎样把标题所指内容论证出来的。
四是新鲜词语的表达总是让人感到新鲜。王晓娟的《学习要警惕“百度思维”》这样的表达内容我没有见过,我想知道“百度思维”说什么,为什么要警惕。
五是与自己的理解正好相反。面对何白庭老师的《写作,为何无话可说》,我的认识是既然要写,只存在如何写,怎样写好的问题,怎么可能无话可说。
六是说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段国林老师的《窗台上的绿萝》一出现,我便是满眼的绿萝,因为我对绿萝情有独钟,对绿萝的花语很感兴趣,绿萝的花语是坚韧善良、守望幸福。我属于走到哪里把绿萝种植到哪里的人。
三、十篇文章让我收获满满
果不其然,顺着标题打开文章,每一篇都没有让我失望。
王晓娟老师告诉我们百度必须有,百度思维却需要警惕,便捷获取的只是所谓的知识而没有让学习真正发生。思考之下构建起立体思维模式才是一个人的真实成长;马增信老师关于如何读进去再读出来提出了很好的方法可以借鉴,即明确阅读意义,建立读书清淡,坚持读写输出;董艳老师敢于对就“学习迁移”问题对《人是如何学习》的作者发出质疑,这一点真是我们读者所需要具备的读书勇气。当我们敢于质疑作者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在学习中建立;李勇老师的就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讲的很是辩证,作为他的学生一定会因为他们的老师对这两个概念的清晰阐明而在成长的路上受益匪浅;何白庭老师告诉“无话可说”的孩子们确定好“听者”后就有话可说的办法还真可以起到“下笔有文”的作用;王晓波老师文章还真能引发孩子们对化学的兴趣与求知欲;刘海荣老师对幼儿在幼儿园成长的必要性分析的很到位,只是如果疫情没有彻底结束之前,我还是准备给外孙当好专职幼儿园长兼代课老师兼生活老师;建议段国林老师把窗台上的绿萝分成几个花盆,让他们繁殖壮大然后送给喜欢绿萝的人们和段老师喜欢的人们,让更多的人感受绿萝坚韧的生命力;裘兰老师的孩子们一定会在将使用智能和生长智慧合而为一;徐晓丹老师让书籍点亮每一天的日子里,孩子们一定会灿烂无比。
六个小时一晃而过,十篇文章留在我的脑海里。由衷的想对十位老师说声“谢谢”,道声“惜缘”,祝福“一切顺安”。
2020、4、10、8:00
~2020、4、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