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我拿着一篇“落榜”的文章,向处里做信息调研的张老师请教。没想到,张老师竟花了2个多小时,手把手给我上了一堂“私教课”。她从文章的主题、结构、内容三个方面,谈了谈多年来的工作心得。
一、文章的主题
投稿前,刊物的定位一定要了然于心。目前,管理检查司取消了《外汇检查工作建议》,只有《外汇检查工作动态》。刊物减少的情况下,文章用稿难度相应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个时候,了解刊物定位显得更加重要。《外汇检查工作动态》中共包含“外汇”、“检查”、“工作”、“动态”四个词(见图1)。一一解读,“外汇”是指一定要贴合外汇主题,“检查”是指对外汇检查工作的反馈,“工作”是指工作方式、方法,“动态”是指通过检查发现了什么情况、总结出什么经验。再把四个词连在一起,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刊物的用稿需求,即文章应该反映分支局在外汇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相关主体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使用的检查方式、方法,提出中肯的建议、意见,最终达到借鉴、共享的目的。所以,箭一定得打在靶心上,文章一定要符合用稿需求,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文章的结构
首先,好的文章要做到结构明晰。明晰的结构一定是一目了然、层层递进的,既能使读者产生兴趣,又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因为读者中,既有日理万机的高层领导,又有业务繁忙的一线员工,所以框架明晰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让读者抓住文章要义。其次,要掌握搭建文章结构的方法。考虑到《外汇检查工作动态》的定位以及结构明晰的要求,刊物选用的文章,在结构上大体分为:一是介绍案情。案例情况部分是简要介绍案件的基本情况,让读者了解一定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如果有数据支撑、模式介绍,则更有说服力。二是指出问题。问题意指风险、隐患、影响、不足、难点等,体现在文中即为“某某问题值得关注”、“存在的问题分析”、“值得关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带来的隐患(或影响)”。三是原因分析。即全面、深度的挖掘背后成因。四是提出建议。建议部分应与问题、原因部分相对应,做到客观、中肯。部分与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分析要有条理、很透彻。
图2: 文章结构对比
三、文章的内容
如果说框架是骨骼,那么内容就是血肉,骨骼与血肉密不可分。分支局向《外汇检查工作动态》报送的文章,容易走入以下误区:一是文章偏理论、研究型。一方面,这类文章不符合用稿要求。因为《外汇检查工作动态》的用稿要求是说明文,不是议论文,更不是杂文。另一方面,分支局撰写的理论、研究型文章,要达到一定深度,往往有一定难度。二是开头赘述。但部分分支局上报文章中,存在开头赘述的问题(见图3)。撰写文章时,开头部分应做到开宗明义,简单明了。三是“无畏”指责。部分文章的开篇无具体案情介绍,直接指出“某某制度存在某某问题”。不懂业务的人,才会强调政策的不足。无凭无据、无相关背景,会给选稿人一种“拿文章做文章”、“坐在办公室空想”的感觉。四是束手束脚。据部分分支局反映,虽然开展了现场检查,但因为未涉及处罚,相关情况不便上报反映。这种情况下,可将相关主体进行匿名化处理,再基于实际情况形成文章。五是苦恼于文章千篇一律。有些人私底下讨论,认为《外汇检查工作动态》采用的文章大都类似。的确,文章与文章之间存在共性,但是每个地方反映的情况,一定具有各自的特点。换言之,同一主题下的内容必定是多元化、有层次的。建议分支局多“走出去”,多开展调研、检查、核查。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此外,还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际业务情况,以小见大,向总局反映活情况。
最后,要感谢张老师的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这个时候,想起了这样一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可以看得更远;从自身不足入手,可以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