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来访者的脚印走》 彭晓芬 原创分享第31天

两天的焦点学习,有太多太多的收获,不能一下子全部梳理玩,那就一点一点慢慢梳理吧,能梳理多少是多少。

在昨天上午的现场咨询中,发现了刘老师怎样去贴着来访者走,我的收获是在来访者的语言中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关键词和自己的语言重组,然后呈现给来访者。有时候重述来访者的话,但仅仅是加入几个词,或者说话的语气变化。这样慢慢的,细细的,不露声色,悄无声息的贴着来访者走,以至于结束后,来访者反馈,咨询过程中,现在让我想想,我都不知都刘老师说过什么,这也许就是最高的境界,就像刘老师常说的不居功。

在看红皮书54页,关于贴这样说,用来访者的“语言”描述,尽可能用来访者描述事件的语词或语言的习惯与层次来进行治疗,这样会教贴进来访者的世界,较能促进来访者在他自己的思维脉络中运行。有时治疗师需要从来访者的描述中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尤其是来访者想要的目标所在。

关于怎样贴,知道了技巧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在下午的小组训练中,我就运用了贴的技巧。结果发现,贴着贴着,我就跟着来访者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偏了,走到死胡同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走不下去了。此时,想要绕回来,一时之间有想不出从什么地方绕,结果就咨询中断。

都说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所以我认为要解决“卡壳”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或努力,也许咨询结果会好一点。

1.多练习。就像刘老师说的练习十次,二十次,也许就没事了。

2.咨询不是直线式的,从目标到解决,是绕着走的,并且敢于绕,大方向是不变的,不能太过着急。

3.自己对焦点的理念还要再深入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达到在咨询的过程中,不用刻意去想,要关注正向,要聚焦,要怎样去贴。只有把这些技巧都放下,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人,“咨询师”此时也仅仅是一个标签,作为一个存粹的人,去和另外一个人(来访者也是标签)沟通时,才能达到大师的境界。

4.坚持写分享,坚持读书,利用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坚持走下去。

成长永远在路上,走着就好!感恩刘老师用心、耐心、精心的指导,感恩各位老师的一路真诚的陪伴!谢谢!

2017.6.12    15:45 于洛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