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季羡林先生《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活着难道就是为了咨睢的享受吗”,深深的吸引了我,倒不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内心产生共鸣,而是这句话中的一个“睢”字,不自觉的使我心头一颤,莫名的激动涌入心田,仿佛可以听到沸腾的血液在身体流淌的声音。这个字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我很少会碰到这个字,更少用到,至今我还不明白其字义,熟悉是因为这个字让我想起了十七年前在杭州相遇的一位女孩的名字,她的名字叫睢文,仅一面之缘,至今却印象深刻。如果要用词语来描绘她的形象,那就是美丽大方、端庄典雅、清新秀气。我偶然会想起这位女孩,自然想到了这个字,今天却是这个字让我想起了这位女孩。这看似有逻辑关系,实则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这位女孩见面后,我们没有成为朋友,没有再见面,成为我人生中憾事之一。青春的记忆如长江之水付诸东流,悄悄的轻轻的藏入了浅浅的心底,没有阳光和雨露,未曾生根发芽。想不到今天一个睢字,又让我翻开记忆的相册,回忆如泉水涌出,无法停止。
睢,百度百科显示字义是目光尖锐,也是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以居地为姓。用法常用作河名、地名、园名。河名有中国古代著名的睢水,地名有河南商丘市古代称谓之一的睢阳、河南商丘市下辖县的睢县等,园名有西汉梁国梁孝王再睢阳建造的睢园。这文字并没有美好的字义。为什么一个女孩会取这样的名字,她的父母难道希望她是一个目光尖锐的女孩吗?还是她出生在河南商丘睢县,懒于取名,就随便取名带个睢字,这不得而知。与她的清新秀丽的外表相比,这个字显得有些突兀,与她的气质不相匹配。
一个睢字,为什么记忆如此深刻,我百思不得其解,但经过我仔细分析后,应该是文字因她的美丽而变得印象深刻。醉翁之意不在酒,大概就是如此吧。
瞬间的思考将我带回到二十年前的光景,那一年正读高复班,和全国各地美术考生一样,怀揣着共同的梦想跟随考生大军浩浩荡荡奔赴杭州学习绘画,高考前去杭州绘画培训是美术考生的一贯传统,一般是一二个月,我也不例外。每年像我这样的学生很多,都挤到“艺术天堂”——杭州。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但主要来自江浙沪一带,有初到杭州的应届考生和久经沙场的“老油条”高复考生。这全归功于中国美术学院(简称国美),市场需求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附近开办画室。那时候国美在滨江区(可能属于萧山区),是名副其实的郊区,位于钱塘江的南岸,距离主城区非常遥远。画室是租在学校附近的农民房,排列整齐农民房,嵌入高低不齐的画室标牌,让本该有的乡村风貌变得不是那么纯正。像这样的画室很多,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高低错落的画室标牌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艺术创作的江湖。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广东佛山盛行的武馆,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一个师傅开办一个武馆,创立一个门派。
作为考生大军一员的我,顺利进入了一家画室学习,选择画室的原因和画室的名字,已不得而知。画室是一位男老师和女老师合开的,男老师是雕塑系的,教素描,女老师是服装设计系的,教水粉。男老师是江西人,个子矮小,相貌一般,和其他搞艺术的大师一样,一身不带修饰的深灰色,成了四时八节不变的服装颜色。他的身形气质并未因他的不苟言笑而散发出艺术家的气息,反而觉得欠他一百万似的。这位男老师是我素描真正的领路人,在这之前,我学习素描三年,自认为素描画的不错,但经过他的指导后,彻底改变了我原有素描浅薄的认识,素描从明暗面上涂涂抹抹,到了结构体块的理性分析,这一点至今我受益匪浅。女老师要比男老师的印象深得多,依稀记得是湖南人,但不记得名字了。
女老师没有典型中国美女的风姿,蓬松的发型搭配着女性少有的四方脸,酷有新疆人的外形特点,经常身披冲锋衣外套,有点男性的打扮显得有些随性,与她的随和的个性很是搭配,但缺乏本该有的艺术家的气息,与男老师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和她的偶像梁静茹却有一丝神似,但少了梁静茹的甜美可人的一面,略带善意的笑容感觉很亲切、舒服,这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符号之一。她爱梁静茹如痴如醉,每天画室里充满了播放梁静茹的情歌,《可惜不是你》、《分手快乐》、《丝路》等,总是在耳边萦绕。梁静茹的歌是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吸引力,温柔磁性的嗓音带有一丝甜甜的味道,再加上那写到你心里的歌词和抒情平缓的曲风,彻底让耳朵着魔了,不太喜欢女歌手的我,在那个时候认识并喜欢上了梁静茹,成为了我最重要的偶像之一,这也是我爱上这个画室的主要原因吧。每当听到梁静茹的歌曲,通宵达旦奋战的画面不自觉地浮现脑海,甜蜜的回忆在心头涌动。
回忆永远是那么美好,带给人无限遐,给虚幻的现实生活触碰到一点活在当下的真实。一个文字联想到一位女孩,掀起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就像封藏多年的一坛老酒打开了坛口,醇厚浓郁的酒香味扑鼻而来。这位女孩现在何方?应该已为人母?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她作为我记忆的开启器,打开了我回忆的那一扇大门,这一点我是要感谢她的,这位女孩与画室绘画生活都已埋藏心底,成为我最浓重的青春符号,独立、自信、睿智、坚韧就是那里生长出来的,伴随着我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乃至一生。
西门吹雪
2021年3月7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