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每回老家,一到村口,必先要穿过一条小溪,再过一座小石桥,石桥不足两米,站在桥上,你直接就可以看到老井里的水了。
(注:写文近期,没有回过老家,老井有关的相片,是从自己抖音里截出的图)
老井问世
事实上,如果我还不算老的话,称老井是老井,也有些不妥,因为老井是在我出生后,由父辈们挖掘出来的。
我们村是小村,就几户人家。记得幼时,村里的人都是喝池塘里的水,就是老樟树旁的那口,名字就叫吃水塘,现在还是,只不过我们不再喝里面的水。
后来,不知谁起的意,要在村里挖一口井。一说挖井,各家都积极响应,选好了位址,就在我家老屋前,即村头的小溪旁。
个个扛出了工具:挖土的铁锹、铲土的铲子、挑土的簸箕,不知哪个急燥的,还拿了个装水的碗过来。
大人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土里能挖出水,小孩们也好奇,我们一边嬉戏玩耍,一边等待着奇迹的到来。
“冒水了,”不足半天的功夫,不知谁说了句,我们围了过去,看见井水漫过了大人们的脚踝,那个性急的,拿了碗就过来装,大人们还在井下忙乎,明明看得到喷出的水是清的,但井里还有泥巴,水很快又浑浊了。
“成了,快,快,拿勺来,拿盆来,把泥水清出去,”人群中又有人吩咐,急燥的赶紧把装水的碗递了过去,小孩们快速奔回家,拿出舀水的勺子和脸盆给大人,大人们舀起水,哗啦啦往小溪里倒。
老井成了,不圆也不扁,不方也不直,就一个很随意的样,只在常踩着的正面和小溪相处的那边,铺了几块大石板,另外两面,草还是草,土还是土。
第二天,满井的水跃然眼前,喝一口,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村里人乐坏了,喜滋滋地喝上了老井的水。
老井温柔
其实这时说老井,也是不妥的,但就这么称呼着吧,就象我家星星,小学时就称同学老珂,老烨什么的,老井就权作昵称了吧。
老井不深,大人挖井的时候,整个头都露在井外面,大概一米多点。老井的水很近,小孩们拿个碗,直接就可以舀了喝。
馋着了就近村子的人,不喝自家井里的水,却也常常提着两个桶,到我们村老井里装水。
刚才说了,老井的旁边是小溪,井里的水比小溪的高,老井和小溪之间,有小间隙,间隙里有冰凉的井水流到小溪,靠着老井的溪水就格外清凉,夏天时,孩童们最爱站在小溪里玩水,你推我搡,争着要站在老井旁边的那一处。
“扑通…..呜哇….,”不好,悠悠掉到井里了,大人们都到田里干活了,怎么办,孩童们慌了神,哭的哭,喊的喊,拉的拉,叫的叫,跑得最快的巧巧,到田地把大人叫回来时,悠悠竟然站在小溪里笑。
呵,原来老井的水不深,悠悠根本没费什么力,攀着石板,竟自个儿就爬了上来。
老井呵护着我们,老井温柔得很呢。
老井暖和
有了老井,家家一大早,都会拿着毛巾拿着牙刷到井边来。
不用带洗脸盆,只带一个涮口的杯子,涮完口,从老井舀一杯水,浇到毛巾上,再舀一杯,浇到毛巾上,大家一起聊着,笑着,乐着,你帮着我,我帮着你,随便你舀几杯,反正拧干的毛巾的水,都流到了小溪里,美好的一天,从井边开始了。
小学三年级时,便要早起上学了。到了冬天,可就冷了,北风呼呼地吹着,从暖暖的被窝里钻出来,第一件事便是洗涮了。那时没有热水器,怎么办?用柴火烧水,赶着上学呢,太麻烦。
别急,有老井呢,老井天然的优势,不就是冬暖夏凉。冬天的太阳起得晚,天刚蒙蒙亮,读书的小伙伴们便起来了,不约而同,都来到老井边。
只见老井里呼呼地喷出热汽,仿佛在跟我们打着招呼:小伙伴,早哇!
舀一碗水,刷牙,再舀几碗水,浇到毛巾上,洗脸。嗯,对了,老师说,空腹喝水有益身体健康,喝一口,再喝上几口,不冷,一点都不冷,健康着呢,暖和着呢。
老井热闹
除了洗涮,一日三餐,大人们也围在井边洗菜,聊家常,还洗衣服。老井的水,经由着杯,经由着盆,流向小溪了。
双抢季节,家家便拿了热水瓶,满满地装上,带到田里去。累了,渴了,倒出一杯老井的水,喝下去,凉凉的,甜甜的,解乏解渴。
夏天最开心的事,提一个桶,放在老井边,里面放西瓜,或者大人要喝的啤酒,隔一会,把桶里的水倒进小溪,又加满老井的水,如此反复,便做出了清凉可口的冰西瓜和啤酒,伴着整个美丽的夏天。
也有别村的老乡路过,没带杯,便蹲下身,用双手捧了水喝,捧上就急急转向溪边喝,一捧一捧的,一边转一边漏,一边喝一边啧啧称赞:水不深,凉呢!甜呢!
爷爷便找出一个长把的竹筒,挂在老井边的树上,其实不用长把的也可以啊,拿个杯就舀上了,但杯搁哪呢,长把的能挂在树上,路人渴了,笑呵呵地走到树边,拿起长把的竹筒,走到老井边,舀水便喝,多方便啊。
老井热闹着呢,哪家孩子考上了,哪家做喜事了,全村都雀跃着围绕着老井,洗着米,洗着菜,洗着种种,一碗一碗地,一盆一盆地,随着笑声,老井的水流向小溪。
再遇老井
孩童们长大了,一个个远离了小村,寄回来一沓沓的钱,寄给当年挖着井的而今由老井陪伴着的老人们。小村里的老屋们,也一幢幢换成了三层楼房,都带着大院落,院落里,都开了机压水井,压水井里的水,又连接了自来水管,一打开就有水,比老井里取水更方便,更快捷。
几乎没有人再光顾老井,就象村里的老人,老井孤单了,只有旁边的小溪,默默地陪伴着老井,溪水也几近干涸,而且浑浊。
多少次回去,见老井里起满了青苔,不被青苔遮挡的地方,水仍然清,但已看不见底。
再回老家,走过小桥 ,惊喜地发现,老井变样了:老井的四周,浇筑了水泥,不圆也不扁,不方也不直,那个随意的样的老井,围高了一个妥妥的圆。
老井的旁边,放着一个牵了绳的桶,星星雀跃着奔赴过去,拿起绳,桶往井里一扔,霎时吃满了水,星星快活地拉了起来。
老村还是老村,老屋已不在,老井不再是孩童们可以拿着碗,直接就可以舀水喝的老井,但老井的水依然清清的,甜甜的。
老井对小村的滋养,从未间断,愈来愈深沉,谁能忘记!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12)篇,打卡文章:《老村里的老屋旁的老井》(2230)字,累计(294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