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摩笈多对“零”的突破性定义,绝非简单符号革新,而是数学思维的范式革命。在此之前,零仅是填补空位的“标点”,如同算盘上的空格或巴比伦楔形文中的间隔符号,不具备数字的独立属性。而他在《婆罗摩笈多悉檀多》中明确赋予零运算意义:不仅定义“零加零等于零”“任何数减自身等于零”,更开创性探讨“零除以零”“正数除以零”等前沿问题,虽部分结论(如正数除以零为无穷大)在现代数学中需修正,但首次将零纳入运算体系,为代数逻辑搭建了关键基石。
这套理论经阿拉伯学者翻译传播,与十进制计数法结合,取代了欧洲繁琐的罗马数字,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到了信息时代,零的意义进一步升华——作为二进制的核心符号,它与“1”共同构建了计算机语言的底层逻辑,成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源头密码。从填补空位的符号到支撑数字宇宙的基石,零的演化史恰是人类抽象思维不断突破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