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李碧华的《胭脂扣》。
我承认,最初知晓它是因为梅艳芳和张国荣的荧幕之作,趁寒假无事,终于从购物车中将它买回来。故事很短,只用不到半天时间便读完,却用很久来回味。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先看原著再去欣赏呈现在荧幕中的作品,于是在拜读完《胭脂扣》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电影版,姑且在此浅谈己见。
先说电影本身。梅张版本在故事情节、整体基调、插叙顺序、镜头角度、光影运用等方面基本贴合原著,关锦鹏导演一向是如此唯美凄惨的画风,唯一让我觉得美中不足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一处便是女主角梅艳芳。倒不是说她演的不好,相反,她将如花演绎得丝丝入扣,一颦一笑均摄人心魄,不足的只是梅艳芳自身的条件。梅身形偏瘦,颧骨偏高,嘴唇偏厚,算得上别致,却算不上天生丽质。她穿上旗袍并没有《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得那样贴切,仿佛袍肉合一。旗袍在梅的身上松松垮垮,显不出红牌婀娜多姿的身段。再说梅的脸型,和身材一样,也是过于干瘪,丰满的嘴唇总是将我带走神。演员自身的条件也是电影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即使郑秀文减肥减出胃病,也无法演绎出《长恨歌》中那个小巧可人的江南女子。
再谈故事情节。《胭脂扣》最广为人知的一段话,莫过于作者对男女主人公感情的总结: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像中之美丽。初读顿觉惊骇,前人今士百般歌咏的爱情竟如此不堪?细细想来,原来都不过如是。
谁让我们都是人类,先是人,再是爱人。歌舞升平花前月下之时,你我如胶似漆,恩爱难当,我有为你去往刀山火海之誓,你有带我共赴天涯海角之约,两人缠缠绵绵,海枯石烂;且不说这所谓爱情受到了阻拦、考验、折磨,甚至关乎荣辱生死之时,二人各自如何,就拿最平常的来说,如果二人步入婚姻,整日柴米油盐,工作赚钱,你没有了曾经的气度不凡,我没有了当年的花容月貌,我们之间的争辩不再是为了高山流水,而是一米一盐一茶一饭,你思忖着这妇女怎得如此不懂情趣闲极无聊,我埋怨着这男人怎么如此无礼薄情寡义,这时,二人又当何如?真是细思极恐。或许,也有那般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灵肉都十分契合的爱侣,一生都仿似活在爱情故事中,只是这样的人,不是你,也不是我,他们只是那千万人之中梁祝的化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