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会刻意阻止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反而会陪着她一起做,一起去体验。让她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不同的事情,从而引导她积极正面的去思考问题。
1
我家孩子跟所有孩子一样,特别喜欢看电视,看动画片,爱看玩具视频,爱玩手机游戏。
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我不会过多的干预,反而会很支持。只需告诉她:“妈妈支持你,我们一起玩,但是不能一直玩。”
就拿看电视来说,我家孩子看过很多的动画片,几乎是你说每一部动画片,她都能插上话。
我跟孩子的约定是:
1、星期一到星期五不能看电视。
2、星期六星期天随便看,但是要把作业做完后才能看,这时候随便看。
事实上你是说让她随便看,她看累的时候,就做其他事情去了(偷笑)。比如看着看着就去画画去了;或者看着看着就跟芭比娃娃玩了;看着看着就去看书了。
哎!有时候想起来还蛮好玩的。其实我小时候也是看电视的受益者。
80年代的农村,家里有个黑白电视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要是谁家有个电视,十里八乡的人晚上就早早吃完饭,搬着板凳跑来看电视。
就跟那时候大队放大电影一样,这种心情,这种感觉也只有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才能明白。
那时我家的电视是当教师的二叔给我和弟弟买的个玩具,也是想借助电视让我们开开眼界。
我那时候就是电视迷,看电视是不用坐的,站着看半天不动都不是问题。也是那时候看电视才知道还有一种叫普通话的。
我从小少言寡语,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总喜欢思考。那时候除了喜欢看电视剧,再就是喜欢看新闻了。并不是喜欢新闻本身,而是特喜欢听新闻主播们那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上学早自习阅读课文时,就是我的主播时间。小时候好多同学读课文都是唱着读,而我就把自己想象成新闻主播,一本正经地学着新闻主播的腔调读课文。那时候觉得这是很好玩的事情。
以至于我现在到了北方这个普通话非常标准的环境,虽然不是百分百的标准,但好多人都说我不像重庆人,因为重庆人说普通话都带川调。
看电视我也在不断的思考,跟电视里的人换位思考:假如这个人是我,我会怎样做?如果我那样做是什么样的结果?
同样,我家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在不停的地思考,不停地学习。
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看玩具视频《小伶玩具》。看着看着,后来特别喜欢他们几个主播。
她跟我说:“妈妈,我好喜欢小伶姐姐呀!我长大了也要当玩具主播。”
我就会跟她讲:“当玩具主播,首先要上好学,学好知识。比如:SM姐姐(其中一个主播)就很厉害呀,她会英文,还会韩语。”
她问我:“妈妈,你最喜欢他们中的谁?”
我说:“SM姐姐呀,她会好多东西,学识渊博。”
有了崇拜的偶像,就等于有了目标,他自然会向着这个标准去努力。在学习方面也不会让人太操心。
这也体现在,平时跟伙伴玩耍地过程中,时不时都会模仿起她的偶像玩具主播,这样很锻炼口才呢。
平时跟我说着说着,咦!还能冒出几个成语。
我是这么觉得的,孩子让她方方面面都知道,都去尝试,脑子的思维更活跃些,长大后才不会那么无趣,枯燥。
说这么多,我就是想以我的经历告诉家长们:看电视不是一无是处,其实看电视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只是我们得注意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2
前几天,看到我家孩子玩跳一跳,居然玩到236的记录,我确实惊呆了,我最高记录才120几。
想起她最开始玩跳一跳的时候,最多10几分。看着别人的高分老着急了。
这也是她人生中的小进步,值得表扬,就发了朋友圈。
过了好久,就看到孩子最要好的同学妈妈在下面留了言:我们从来不让孩子碰手机。
我回了她:其实让孩子玩游戏也能学到东西,只是要控制时间。
就是这样的,玩游戏能学到啥?就拿这个跳一跳来说吧:
1、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这个就很好理解,不用心玩,就会老输,必须百分百专注。
2、提高孩子的掌控力。
我看我家孩子刚玩跳一跳的时候,老掌握不好点按的时间。要不是点按时间不够,跳不到积木上,要不就是点按时间太长,跳出积木范围。
后面,不断的重复玩。重复的过程中,脑子里也会不断的思考,也就掌握到了点按屏幕的规律。只有掌控得好才能玩出高分。
3、让孩子学会不断挑战自我。
跟我们大人玩游戏一样,不但需要专注,还需要有耐心,这样才能一次比一次分数高。才能满足玩游戏的成就感。
你不知道我家孩子玩到200多分的那个兴奋劲,就像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完成了自己本来完不成的事情,特满足。
有了这种成功感,孩子会更加自我肯定,更有自信。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更会自信满满,勇于挑战。
不过还是要提醒家长,要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