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学生见面前,班主任要先接受未知的缘分,认真念对学生的名字,还有什么要准备的吗?
准备三个TWO。
一、Two笔记本。
第一个本子是效率手册。
这几年,我都会为我们同组的班主任预定一个效率手册。但很多人只把它当作笔记本来用,太浪费了。
效率手册和笔记本的区别在于,顾名思义,“效率手册”重在“效率”,想要工作有效率,就需要事前准备,事中记录,事后反思,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效率手册里。而普通的笔记本是做不到的。而且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事事需要上心,很多工作时效性又很强,耽误不得,记在效率手册上,按日期写好事件,还可以标注重要程度,帮助你合理分配精力。
而且,我送出去的效率手册都是私人定制的,时间跨度是从当年的9月到明年的8月,正好是一个学年,而不是一个自然年。在手册上,有私人定制的姓名牌,这是一种身份和自信的体现。学生们看到这样的一个本子,会知道你对工作是“来真的”;同事们看到这个本子,会羡慕和追随;而你,最重要的是你,你打开这个专属于你和你们班的这个本子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仪式感?你的心里会想着:“新的工作,我来了!放马过来吧!”
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心理暗示。
第二个本子是日记本。
班主任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感性体会,更需要理性分析。感性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走近学生,理性分析则让我们更容易地处理问题。
所以,你需要一个日记本,记录每天发生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并研究这件事。
研究它的起因、经过、结果,研究它对当事人的影响,研究它对同学的辐射,研究它对班级的作用。你也可以研究在这件事上,你的处理办法是否合适,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又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方法。
这其实就是复盘。
复盘本来是象棋术语,意指对弈者在下完一盘棋后,把对弈过程重新摆一遍,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哪些地方有不同甚至更好的下法。
复盘的实质是从经验中学习,这是学习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哈佛大学大卫·加尔文教授在《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中曾指出:学习型组织的快速诊断标准之一是“不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即复盘可以帮你避免“重复交学费”。
二、Two 联系表
一个是由学生填的通讯信息表,上面的内容多多益善。我使用的信息表上,有如下信息:
一类:基本信息类。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方便后面的班级活动),民族(军训时也要登记),籍贯(关注随迁子女),家庭住址(关注距学校路程,路程太远容易迟到),到校方式(了解家境和家庭重视程度)。
二类:联络方式。包括:个人电话(确定联系方式),父电话,母电话(特别有用),父工作单位,母工作单位(了解父母所在阶层的最好方式)。个人QQ,个人微信,(通过昵称可以了解学生是二次元还是闷骚男,是傻白甜还是文艺范)。
这是第一张表,为了节省时间,一般我都会一式五份,每份八人,在报到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填好。
第二张表,还是这个表。没错,一样一样的这个表,有什么妙用?咱们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