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玩,就是吃。
第一天刚落脚,就奔去吃了鸡脚。
黎里辣脚


口味独特,本以为黎里是云贵某个少数民族,但再次暴露了自己地理知识的匮乏,那是吴江县城里的一个布满弄堂的古镇。这鸡脚分脱骨不脱骨两种,自然是脱骨的吃的省事不废纸。口味独特,浓浓的酒味,一直吃头孢的我再没敢下嘴。苏州地界,东西自然是偏甜口,也不奇怪,但姜味十足,不吃姜的我居然大朵快颐,奇怪。
甜粥


糖粥,甜度还好,没想象中甜,但吃惯咸口的北方人估计还是不太适应,此粥喝了两顿就再没尝试,纯粹是当尝个新鲜。具体里面是啥食材也没细究,就当少放了五味食材的八宝粥对待了。
混沌和烧卖


荠菜馄饨&烧卖
尝鲜,路边随便找的一家店面,因为觉得这东西怎么做也就那种味道,但不吃一顿好像对不起满大街的苏州馄饨的宣传。口感口味不出所料,不合自己口味。再次证明,猎奇的心理,最应该守得住的是那份好奇,一旦尝试,索然无味。
爆鱼面

这是一家误打误撞进的面馆,本来是奔着朱鸿兴面馆去的,也以为进的是朱鸿兴,但直到第二次领着老婆孩子来,才发现这家只是朱鸿兴面馆的邻居。可能是高烧烧得两眼昏花,头脑不清楚,搞出这么个乌龙。口味一般,口感一般,没有惊喜,喝点汤,吃口鱼,浪费一大碗。
这家店名字实在没记住,只知道是装修的朱鸿兴面馆的隔壁,一家号称百年老店的店铺,坑!
肉骨烧



山塘街上的一家颇有特色的小店。特色是因为名字新颖,食材不新鲜,但做法新颖,听起来有食欲。吃起来还是一如既往的甜,这家的猪蹄比较好吃,软糯一些,强于大腔骨和大扇骨的柴肉。
苏枕河





媳妇心心念的松鼠桂鱼,在这家名字很有“苏”意的餐馆得以品尝,结果,当然是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去,久负盛名,就负盛名。这家店里吃到的最好吃的,是炒菜花,可能是因为是咸口,吃的胃口大开,顺带着喝了几碗银鱼汤。
小鱼锅贴


这纯粹是被名字吸引的一款食物。这有点像煎饼里夹的那种薄脆,也确实是油炸出来的面片,然后表面抹上鱼酱,撒点葱花,吃起来倒是不难吃,从不吃鱼的儿子赞不绝口,可见里面的鱼味不是很强烈。这个东西重新定义了我对“锅贴”的认知。
烤冷面


这个不用介绍了吧?
改良版的烤冷面,儿子在苏州的几天,几乎天天跑去吃,与老板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度煽动老板娘将摊儿挪到北京发展,以满足他能常年吃到如此“美味”的心愿。

末了,来张苏州夜景。
古河道,流光溢彩,恍如隔世,甚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