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一、字词与典故
典故只有一个:即荆轲刺秦王。这一段史书描写的极为精彩,各种影视作品也有非常精彩的呈现,暂不细述。
字词对仗方面,作者做了今昔对比,以表达作者强烈而内敛的情感。
二、全诗赏析
作者的语言极为质朴,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然,言有尽而意无穷。
就字面而言,前两句中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后两句写的是古今对比,颇有“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感觉。
私以为,四句始终贯穿着一种古今皆通的烈士(或者说是死士精神)。
联合题目来读,“于易水送人”于古人,是燕丹、高渐离送荆轲。于作者,是作者送友人。
本诗从题目开始,就产生了一种古今交错的时空感。二者之间的交点是易水、是送人、是一去不复返!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的是荆轲,也说的是作者的“友人”。发冲冠的壮士为了某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业在奔走。
作者知道曾经有什么事情从这里开始,也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什么事情会即将开始。而这开始的事古今皆通——那就是对于强权的反抗和为自己心中正义事业而奔走的坚持。君不见到了我们的近代,仍旧有那么一些人,写了古今皆通的诗篇: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另外,作者写于易水送友人,并没有点出友人是谁。
然而,比较前后历史,是否可以小心假设:这个友人,写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正是作者自己?
也许作者正是通过这种隐晦而强烈的诗句,向世人表明了坚持自己立场的决心!
向这些勇敢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