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制算法
复制(Copying)算法说到底也是为了解决 标记-清除算法 产生的那些碎片问题。
首先将内存分为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假设A、B两部分),每次呢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这里我们假设为A区),等这部分用完了,这时候就将这里面还能活下来的对象复制到另一部分内存(这里设为B区)中,然后把A区中的剩下部分全部清理掉。
- 优势:这样一来每次清理都要对一半的内存进行回收操作,这样内存碎片的问题就解决了,可以说简单,高效。
- 缺点:但是呢,肯定发现了,本来挺大一片地方,现在只能用一半,搞得挺不爽的,世界上本来没有免费的饭菜,就算是用空间换取时间吧。
实际应用:CMS新生代的Young GC、G1和ZGC都基于标记-复制算法,但算法具体实现的不同就导致了巨大的性能差异。
2、年轻代GC过程
看完复制算法后,让我们看看虚拟机是如何用复制算法治理新生代的~
年轻代划分
Young Generation :划分为Eden区和Survivor区,其中Survivor区又分为From区与To区,其中默认Eden : Survivor为8:1。-XX:SurvivorRatio=8
一个对象的这一辈子
我是一个普通的Java对象,我出生在Eden区,在Eden区我还看到和我长的很像的小兄弟,我们在Eden区中玩了挺长时间。有一天Eden区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就被迫去了Survivor区的“From”区,自从去了Survivor区,我就开始漂了,有时候在Survivor的“From”区,有时候在Survivor的“To”区,居无定所。直到我15(-XX:MaxTenuringThreshold)岁的时候,爸爸说我成人了,该去社会上闯闯了。于是我就去了年老代那边,年老代里,人很多,并且年龄都挺大的,我在这里也认识了很多人。在年老代里,我生活了20年(每次GC加一岁),然后被回收。
3、MintorGC:
jvm 优化篇-(8)-跨代引用问题(RememberSet、CardTable、ModUnionTable、DirtyCard)<<<<<传送门
4、复制算法痛点分析:
标记-复制算法应用在CMS新生代(ParNew是CMS默认的新生代垃圾回收器)和G1垃圾回收器中。标记-复制算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标记阶段,即从GC Roots集合开始,标记活跃对象;
- 转移阶段,即把活跃对象复制到新的内存地址上;
- 重定位阶段,因为转移导致对象的地址发生了变化,在重定位阶段,所有指向对象旧地址的指针都要调整到对象新的地址上。
面试常问问题:
-
为何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
这和新生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息息相关,新生代对象共同特点朝生夕死,IBM的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的对象98%是朝生夕死的。
-
SurvivorRatio为何设置为8:
默认Eden和Survivor的大小比例是8∶1,也就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80%+10%),只有10%的内存是会被"浪费"的。
当然,98%的对象可回收只是一般场景下的数据,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每次回收都只有不多于10%的对象存活,如果To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上一次新生代存活的对象,这些对象将直接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两个极端分析:
1、设置比例过大,Eden区相对会大,MonitorGC频次就会变少,一次MonitorGC的时间会拉长。From空间与To空间相对较小,这回加快对象老化,从而加快进入老年代时间。(缺点)
2、设置比例过小:
a、From空间与To空间相对会很大,浪费的空间相对会变大。(缺点)
b、Eden区相对会变小,MonitorGC执行频次会增加,MonitorGC执行时间会缩短。Eden区创建对象空间不足,直接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对象年龄为1的直接进入老年代)。(缺点)
c、To空间变大,意味着可以存储更多在Monitor GC后任存活的对象,避免其进入老年代。(优点)
总结:-XX:SurvivorRatio=8 这个阀值不是绝对的,针对IO密集型的、CPU密集型的,开发人员应该动态调配,没有万能的配置参数来支撑所有应用场景。
Young Generation有关的jvm参数
-XX:NewSize和-XX:MaxNewSize
-XX:SurvivorRatio=8
-XX:NewRati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