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两类人吗?一种就是“假装很忙”的人,一种就是“确实很忙”的人。
你又是属于哪一类人呢?如果你是属于“确实很忙”的人,那我要告诉你, “确实很忙”的人也分为两种,会自我管理的和不会的。
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这两种人的生活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前一种人用20%的时间完成了后一种人80%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前一种人将任务完成后,省下了更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而后一种人则需要熬夜加班。
那你到底是哪类人呢?通过以下的时间统计表检测一下吧。
1. 写下你认为自己分别花费在“集中精力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 “真正的休息”上的比例。
2. 记录 “集中精力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 “真正的休息”的定义。
3. 连续5个工作日,每隔一小时记录一下自己是处于哪个状态。
4. 周六上午统计三种状态所占时间的比例。
如果可以很好地管理这些时间,不用老是熬夜加班,那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可支配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了。
你有没有想过,你浪费掉的时间到底去哪里了呢?我们必须去重新找到它。它们没有消失,只是被吸入了一个叫作“时间黑洞”的容器里。什么是时间黑洞呢?我来给你举个例子吧。
晚上9点多你准备看书了,忽然微信来了个消息弹窗,哦,有意思,于是聊了几句,接着订阅号有篇文章,是一部热门连续剧的评价,哦,似乎不错,马上找到资源,一口气连续看了三集,啊?已经11点多了,要赶紧睡觉,明天还要上班了,额,说好的看书呢?那本你一直想看的书,在你的床头成了一种摆设……
我们本来一开始只是单纯地想查看消息,却最终不受控制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最后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本来计划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就是时间黑洞,它会永无止境地吞噬我们宝贵的时间。由于我们大脑更加偏向于喜欢做简单的事情,且看消息、看剧都是非常简单的,而看书则相对要累一些。
我们的时间可分为两种,主动时间和被动时间:做事之前有预期,并且尽力去完成预期,就是主动运用时间,否则就是被动运用时间,而时间黑洞就是被动时间的集合。
记录自己一天的工作后,我们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事情安排都会达到我们的预期。比如:我们原本计划一天完成5件事情,最终按计划完成了2件,延时完成了1件,没有完成2件。
所以,我们需要分析这三类不同完成程度背后的具体原因,并且从中揪出 “时间黑洞”,思考如何有效避开。
在分析具体原因时,你会发现时间黑洞不仅将“被动时间”吞噬,也将“主动时间”破坏了。
比如:你按计划在整理会议纪要,但是QQ亮了,你马上查看和回复完消息后,发现注意力无法重新集中,无法回到原本整理会议纪要的状态了。
那该如何规避掉时间黑洞对主动时间的破坏呢?
这里送给大家几个锦囊妙计,将它们写在便签上,并贴在醒目位置,会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1. 要事第一;
2. 尽量地隔离自己;
3. 选一张不错的椅子;
4. 做一张任务清单;
5. 给水杯里倒满水;
6. 保持办公室的整洁;
7. 关掉邮件到达提醒;
8. 关掉MSN、关掉QQ;
9. 设置任务的最后期限;
10. 无法集中精力时先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