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一本小说,后劲特别大,很想和人分享,却不知该说给谁听。
之前加过一个阅读群,二十几人,大家读的多是育儿、文学、政治或科普类书籍。像我读的这种网络小说,总觉得不好意思推荐。
讲给丈夫听,他说我不务正业,劝我有这时间不如多提升专业知识;讲给孩子听,她倒是很感兴趣,兴致勃勃地听我絮叨完。
可这本书的后劲,我甚至害怕自己会忘记。如果不记录下来,连翻开下一本书的心思都没有了。
小说讲述了1937年与2015年两个平行时空里,男女主角在上海一幢名为“699号”的老公寓中交错相遇的故事。
因为背景真实、地点可考,我一度以为这一切真的发生过——还特意在百度地图上搜索“上海699号公寓”,甚至问了定居上海的表姐,有没有见过这样一栋老楼。
女主角宗瑛是2015年的女法医,被母亲的自杀疑案和疾病所困;男主角盛清让是1937年的律师,在淞沪会战后的危局中,为推动民族实业内迁四处奔走。
每天晚上十点,他会从战乱年代穿越到她的时空;清晨六点,又必须回到属于他的时代。
两人从最初的意外相逢,到后来主动守候,在各自时代的“战争”中彼此支撑——一个面对炮火与家国存亡,一个对抗孤独与真相迷雾。两个克制的人,渐渐从朋友成为知己,最终成为恋人。
作者文笔细腻,依托真实历史,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走进故事,仿佛真的置身1937年的上海:工厂内迁、人心惶惶,而盛清让在废墟中奔走,只为守住一点火种。
而宗瑛所在的2015年,看似和平,却也有属于她的战场——都市的冷漠、亲情的谜团、职业的重压。
小说最巧妙的设计,是那盏廊灯、那间公寓,成为两个时空唯一的连接点。
结局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在历史上盛清让本该死去的那天,宗瑛陪他回到1937。他们在炮火中受伤,濒临绝境。人的身体被逼至绝境时,难免冒出将要命丧于此的念头,比起坚持活下去,闭上眼是更简单的事。男主为了带女主回到未来,凭着这点信念,他咬牙撑到晚上十点——终于成功穿越。
他“死”在了1937,却“活”在了2015。当他看到自己拼命守护的实业依然存在,便觉得一切都没有白费。
这个故事让我相信: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战争,而爱,是穿越时空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