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只有在孩子是自愿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遇到有好吃的东西或者孩子爱吃的东西时,都是先让给孩子吃。因为对于家长来说,要是有美好的事物都会先想到自己的孩子,这也许是为人父母的无私奉献,也有可能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要比孩子更为理解分享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其实不久之前,旺宝妈妈也曾经在后台收到过其他妈妈给我的留言评论,就是关于怎么才能教会孩子学会分享的问题。这位妈妈说自己有一次邀请了好久不见的朋友来家里小聚,因为朋友也带来了孩子过来,所以就让几个小朋友一起到自己儿子的房间里玩游戏,但却没想到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大人们聊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的房间里传来吵闹的声音,于是过去一看就发现儿子像个小主人一样把玩具护在自己的怀里,就是不愿意分给其他的小朋友们玩,而自己冲过去让孩子学会分享,不仅没有让孩子放下玩具最后还放声大哭,要玩具的小朋友的父母也在怪责自己的孩子……场面不要太尴尬。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到底因为什么让孩子不愿与人分享,其实孩子大约在1岁之后出现了自我意识,如果这个时候你强行拿走孩子手上的东西,孩子就会以大哭来抗拒这个行为。而作为父母就需要从下面几点来入手,教会孩子到底如何去分享。

 

1. 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和行为示范模板。所以父母首先就要做好行为示范的作用,比如一起做好吃的点心送给其他的小朋友,你可以注意引导和邀请孩子加入你的分享行为中,因为行为的示范和教导远比语言更有用。

 

2. 引导孩子分享的快乐

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单纯的和他们讲述分享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并且一味的要求孩子分享,对于孩子来说,那意味着自己最爱的玩具要让给别人,内心肯定是不情愿的。

 

并且父母需要引导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比如在收到别人分享给我们东西的时候要在孩子面前夸张地表现出来,学会理解这种通过分享这个行为带来的快乐。

 

3. 利用物权意识进行教育

在孩子2—3岁的时候,开始有了你的我的他的这样的意识萌芽,这就被称为物权意识。而当孩子有了物权意识之后,就会知道这个玩具是我的,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我把这个玩具借给你玩,并不等于它就变成你的,它最后还是会回到我的手上。

 

让孩子对自己的玩具更有安全感,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他们去学会分享。所以之前还有很多家长会私自把孩子的东西“赠送”给其他小朋友,这反而让孩子失去了他对物品的拥有权,与其逼迫孩子分享,不如尊重孩子的意愿。

 

4. 拒绝一味付出,学会说“不”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孩子分享并不是一味的付出,在孩子做出分享行为之后,一定要鼓励引导被分享的小朋友也作出分享行为。只有让孩子清楚的了解到分享并不是单纯付出,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意识到分享的乐趣。

 

此外,尊重孩子们的所思所爱,给予他自行判断是否要分享的权力,因为分享只有时孩子自愿的,才有它的意义。

 

教导孩子也需要因时制宜,学会分享这件事情并不需要各位家长们为孩子做决定,重要的是在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理解和学习到分享背后的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