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子

随着工业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去一些老行当、老手艺、老匠人逐渐失去用武之地,随之淡出人们的视线,甚或失传,农村的铁匠铺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农耕时代,铁匠曾经是农村八大匠人之一。这个行当和他们烧的炉火一样,红红火火,令人羡慕,一年到头没有闲着的时候。他们是民间心灵手巧的人,身体强壮的人,善于吃苦的人!要不人们常说:“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

在我的记忆里,村里有个铁匠叫张良,乡亲们管他叫“铁匠良”,听说是早些年从邻省逃荒“一担子挑”来到村里,好心的村民收留了他们一家老小。他的铁匠铺子设在院宅一间低矮破旧的毛草房里,地方狭窄潮湿,整日烟雾弥漫。屋子中间放置着火炉,炉子旁边架设着风箱,身边随手摆放着使用的铁砧、铁剪、铁钳、铁尺、铁锤及淬火缸等工具。

每天清晨,老铁匠睁开惺忪的睡眼,先要生着炉火,将一疙瘩“人头”茶一掰四块,放在特制的铁皮壶里熬成酽茶。此时,左邻右舍的常客定会不请自到,品味汤汁深黑的酽茶。听说熬的茶水比中药还苦,但大伙喝得尽兴,品得过瘾,体现了乡下汉子粗犷、随和、低调、朴素的情怀。

打铁是一件辛苦的活儿。炎热的夏天,炽热的火苗映照着铁匠专注的面庞,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边流下,徒弟光着膀子,黝黑的肌肉突起,胸前戴着帆布围裙,双眼盯着火苗等候指令。师傅将铁疙瘩放在炭火中,上面盖上厚瓮片,拉开风箱使劲烧,待铁烧得通红,便将铁块放在铁砧上,拿着小锤开始敲打。师傅敲打一下,徒弟大锤砸一下,一大一小,一轻一重,一招一式,叮叮当当,火花四溅。师傅一边用特定的击打暗号指挥徒弟锻打,一边用小锤修改关键部位。在富有经验的铁匠手中,那坚硬的铁块顿时变得非常温顺、柔软,可随意成为一个形状,待温度凉了,铁块变黑变硬了,再放进火炉中,如此反复,铁件在铁匠手中定型后,随着“滋啦”一声淬火,就变成了完美的铁锨、铁耙、镢锄、铁铲等,这正是铁匠铺里的买卖——件件都是硬货!

每逢立夏之前,各生产队长便提早到铁匠铺挂号排队,列出要重点维修的农具清单。临走时不忘到老铁匠手里塞上一包人头茶,几板“甘”字水烟,期望能把活路做扎实。老铁匠总是来者不拒,笑脸相迎,满口答应。随后带上家伙,进驻生产队,现场将带铁器的农具彻底维修一遍,保证“三夏”农忙时节农机具结实耐用,不出问题。有时需要维修的农具较多,铁匠忙得不可开交,还得加班加点,挑灯夜战。至于维修的费用,老铁匠从不明码标价,根据活路多少,收点成本和辣子盐钱就行。

农闲或寒天时节,室外冰天雪地,铁匠铺子照样灯火通明,暖意融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村民闲来无事,在家里搜腾些废铁,让老铁匠打个粪耙、耧耙、耧铧锨头等农具,这些农具锋利、高效、省力,深受大伙的喜爱;铁匠铺也经常有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光顾,她们轻手轻脚走进铺子,忸忸怩怩,脸红害羞,说出原由无非是想请老铁匠碾弄织布机上的小零碎,纺花车上的铁锭子,甚或打个小炭锨,小锅铲之类,老铁匠总是愉快答应,顺手寻些边角料精心锻打,不索要任何报酬,义务加工制作,落个顺水人情。这些小物件精巧耐用,妇女们爱不释手,感激不尽;大凡谁家盖了新厦房,安了新大门,必请老铁匠钉大门。老铁匠便在胳肘窝夹着铁尺,迈着八字步去现场丈量,精心设计,然后锻打敲钉出:“四㯷六带穿裙子,二十四个角轮子”,适度的大门环底部配衬上老虎头,八十四个宝盖钉格外显眼,再刷上两道老油漆,显得庄重大气。一付大门的好孬,展现了主家一定的实力,钉好一付大门,会使主家腰杆挺直,说话硬气,给儿子说媳妇格外省事,可见门面是何等重要!

铁匠铺子,一年到头生意不断,收益颇好。人们常说:“泥瓦匠干一天,不如铁匠铺子冒股烟”。村里有好几个后生,看到老铁匠生活充实,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且受人尊敬,也瞅准铁匠这门行当,嚷嚷着要拜师学艺,多门手艺多条路嘛,为往后养家糊口打好基础。

乡下的铁匠铺子,一年四季在敲敲打打,热热闹闹、说说笑笑中度过,弘扬着民间古老的传统手艺,传承着特有的民俗文化,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有节奏的敲打声中,敲碎了陈旧落后的观念,敲醒了贫瘠而沉睡的黄土地,敲开了新型农耕的思路!

乡下的铁匠,他们不仅仅是技艺高超的工匠,更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人。他们手中握着锤子和铁砧,心中却怀揣着对工艺的热爱和对完美的追求。铁匠和他们手中传统的工具虽然逐渐被现代化的设备和材料所取代,但期间的从业历史和文化价值将永远载入史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胡杨枫渊 中国人比西方人发明和使用铁制器具要早2000多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之所以能成为...
    武俊祥阅读 1,169评论 3 1
  • 老铁匠的打铁铺设在村外一处空旷的土场院的角落,土场院有半亩地大,原先是一个碾麦场,后来不碾麦子了就闲置下来,长...
    听雨的书屋阅读 365评论 0 2
  • 时间过了七月,便到了最热的时候。 太阳烧着大地,一片发焦。村头的狗无处去,只伏在磨盘下,抖着舌头。眼睛盯住轰鸣的推...
    王书叔阅读 642评论 0 3
  • 一 铁匠铺门面不大。但在歇马镇,它已是同行中最大的一家了。 铁匠铺和街上其他的店铺一样,靠手艺吃饭,凭人脉赚钱。 ...
    杨光举A阅读 907评论 0 1
  • 铁匠铺 村北的于家是两代人的铁匠铺了。 说是铺,其实就是在院子里立四根柱子,搭个棚。棚下正中是个大火炉,炉旁架一风...
    马庆洲阅读 2,274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