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追求者的责任与困境

    在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中,一共有两类人。第一类就是在洞穴中的人,还有一类是在洞穴外的人。而它可以更详细的分解为四种,第一种就是在洞穴中被枷锁困住,被束缚住的人。第二种就是表演者,他们虽然是无意表演,但是却背负着欺骗的责任。第三种是试图走出洞穴的人。最后一类则是走出洞穴,遇见光明的人。而洞穴中还有一团火。这团火代表着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种可能,首先就是一种条件与欺骗。条件的意思在于这团火给了人们光明,可以让他们看到周围的一切东西,可以让他们有看到东西的条件基础。但是这团火也同样带给了他们欺骗,使他们“误入歧途”。第二种可能就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种规定。这团火也许象征着一个无法改变的传统,一个随波逐流的思想,无法被逾越,无法被打破的规定,一种错误且执着的理念,我更偏向于第二种看法。

    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里面所存在的人物,有一些什么样的象征,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位走出洞穴的人,他走出洞穴的动力和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他渴望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渴望,使他成功地看到了世界的真理。又或许他已经是无形中命中注定的人,命中注定要看透世界的真理。那么这个走出洞穴的人是否还会选择重返洞穴呢?那么这就要分人讨论了。部分人会认为不需要返回洞穴,因为返回洞穴代表着反对权威,反对更大的力量。而且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种规定,是无法改变的,无法被打破的。当你打破了,无论如何,人们都会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就算是真的,人们也不一定会相信你所说的。那么这时更多的人会选择保全自己,只要自己看到了真理就够了,则不会选择返回洞穴。在这里,道家和部分的佛家会做这样的决定。

    而对于另一类人,他们所追求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看到真理了,他们更希望追求一种公平一种属于所有人的真理,他们更渴望拯救别人去立己达人,不仅限于自己,而陷于整个世界,这是一种舍小我的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儒家的孔子来解释,因为孔子在他的领域中求到了天理,他已经找到了世界的真理,真相。但是他并不只于此,他周游列国都在宣扬他的真理,但是可惜的是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在陈蔡绝粮的时候,他的弟子们都非常的绝望,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停止去做这件事,依然一直在立己达人。在西方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身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一点。苏格拉底在意识到了当时政治形式的不对以后,选择去反抗,提出他的思考。但是很明显,他就和我们所猜想的那个返回洞穴的人一样,受到了许多的打压与反对。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饮毒酒自尽以证明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和基督会选择返回洞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