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金融投资

一、古代的“金融”关系起源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君不君臣不臣,国家不稳定,战乱四起,社会秩序不稳定,不尊礼法。儿杀父(楚成王,赵武灵王),父杀儿(除去王室,易牙杀子烹饪讨好齐桓公),臣弑君(齐桓公之死)等等。

        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崩塌,尊师重道成为难点。(涉及到跨期承诺那么信任就是核心)

      如何让社会恢复秩序,形成一个健康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儒家学派出现了,孔子提出了“正名”和“仁”。各司其职,根据名分固定社会等级秩序。每个人根据他特定的名分履行职责,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旦一个人的地位和义务关系固定了,则社会会减少很大一部分的动乱。

二、“养儿防老”的金融体系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社会体系,但是如何确保儿子在父母老了之后一定会奉养呢?万一前期投入过多,儿子“拒绝履行”这项义务呢?万一儿子觉得你在他小时候没有善待他,而弃养双亲呢?

        这个就是“超前付费”,我先养孩子,然后我老了孩子养我。这个就是“投资”。而保证“投资有结果,就得用某些东西来约束”。古代的人用多生孩子来规避风险,也用“道德规范”来限制对方行为,还有一家之长具有绝对的约束权,年纪越大辈分越高具有绝对的说话权和财产分配权。

        孔子提出了“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为辅佐“正名”即名分等级秩序能运行。也是用来降低人与人之间跨期交易的违约概率。后面经过各个朝代的逐步完善,不奉养父母则不孝,不孝的这个成本在古代相当大。

三、“养儿防老”关系可靠的手段

        为了“养儿防老”的最终的实行,在社会上有道德约束,在国家层面朝廷还设置了各种刑法以及“贞节牌坊”。

      这里不是为贞节牌坊洗白,而是在那个男权社会,如果女性出轨或者改嫁则有可能会怀孕生子。我为什么要养这个孩子,是因为这个孩子是我的孩子,不是别人的。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且不可变的很牢靠的的一种关系。如果你不是我的孩子,那么你不赡养我的几率会增高。

      “血亲是孝道等各种名分和义务唯一的界定”


                                            2020年2月17日23点59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序 本文主要研究一下elasticsearch的TransportProxyClient TransportPro...
    go4it阅读 1,234评论 0 1
  • 摘录了《最好的告别》里面的一些话,在这里我就先分享一下吧。1.老人院的发展,不是为了让衰老的老人比在那些更惨淡的地...
    masaka阅读 460评论 0 0
  • 记得有一年我独自坐火车出去旅游,在回来的路上从西安到石家庄。我买的下铺,那时还没有高铁,去西安要坐一夜的火车。跟我...
    熹微人阅读 279评论 1 2
  • 我想我是喜欢上你了 不然怎么会无故地傻笑 我想我是喜欢上你了 不然怎么会无故地伤感 然后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我想我是...
    泡妹阅读 307评论 0 1
  • 提到封杆,那是我一厢情愿,怎经不住骚包搭档一再诱惑呢,其间,他走私多次,虽然没能再破纪录,却也都在30+以上,我不...
    yuanwo5329阅读 2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