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逼婚的父母,也许只是个婴儿


趁着过年回家,没对象的年轻男女又得被相亲了,有对象的又会被问候结婚时间,而那些没有结婚又没对象的大龄女性们,则会被视为家庭的累赘,七大姑八大姨甚至隔壁街的老奶奶都会操心

这样的故事年年都在上演,父母却岁岁乐此不疲

有一个朋友,92年的,家乡普遍结婚比较早,于是18岁就开始被相亲了。每次和家乡的父母通话时,必说起结婚问题。和男同事出去吃个饭,父母就会从他的岗位收入,一直追问到祖上三代。

“你们公司男生有多少”,“昨天送你回家的男生对你有感觉吗”,“大学的男友还在联系吗”······

这不,快过年了,父母又催她回去相亲。而且,这次父母下定决心了,相亲不成就不让她再出来了。朋友断然拒绝回去相亲,结果七十多岁的外婆知道了,在电话里一哭二闹三上吊,说如果不回去,就断绝关系。

被逼急了,朋友说想死的心都有了,另一个同样被逼婚的朋友调侃道,“我们明天公司大厦的天台再见吧,不过逼婚的这么多,估计天台上跳楼也得排队了。”

快过年了,“你妈逼你结婚了吗”“过年回家如何应对关心你婚恋状况的亲戚”又成了调侃戏谑的热门话题了。

“你每天忙着聚会、爬山、旅行,朋友眼中你的日子充实而美好,可父母眼中的你,只不过是个年纪大了还不结婚的神经病”

我们的父母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深爱着我们的父母,总是逼我们去结婚呢?

武志红在他的新书《巨婴国》中,用“巨婴”的概念来隐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也解释了中国父母对待孩子的种种行为。

他引用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术语,“客体使用”。自体是自己,客体就是别人和其他事物,客体使用即婴儿可以自由地使用妈妈、玩具和其他物。

受主观全能感的驱使,婴儿会倾向于无情地使用客体,他创造它、利用它,完全出于自己的快乐,在完全侵吞时又毁灭它。

在妈妈这个最重要的客体那里,婴儿需要获得一种自由感,他可以自由地对待妈妈,而不必担心被反击,也不必担心失去妈妈。有了这样一种自由感,婴儿才敢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真自我。

但中国巨婴式的父母由于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能实现这一点,就转而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追求这种感觉,想无情的使用自己的孩子,并冠以“爱”的名义。年幼的孩子除了自杀、离家出走等少数办法外,是没法抛弃父母的,加之社会的教导,他们也难以反击父母。

这助长了父母控制孩子的这种感觉,在父母潜意识里,孩子就得接受我的教导,就得对我言听计从,是我的意志的眼神,是一个可以被无情使用的客体,于是父母就把自己想尽快孩子成家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针对父母对孩子私人生活的干预,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术语——自体客体。客体,指其他人其他事物,自体,指的是自己。自体客体,是客体,但又像是我自体的一部分。

自然而然的养育过程,是婴儿需要将妈妈当成他的自体客体,觉得妈妈和他在身体心理上都是一体的,都是“我”的,如果失去妈妈,他们就会又可怕的自我瓦解感。

由于孩子长期得接受父母的教导,父母教孩子怎样,孩子就怎样。他们经常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即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可以独立为自己承担责任。父母在面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压力时,心理状态会退行到婴儿时期,将孩子视为自己身体的延伸,当做了自己的自体客体,于是毫无犹豫地想控制孩子。

武志红认为,6个月前的婴儿,有三个主要的心理特征:

1.共生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甚至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而如果成人潜意识里依然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是病态的共生了。这在国人中实在太常见了,如大家庭、集体主义、拒绝AA制、没有界限等······

而在混沌合一的统一体中,只有一个说了算。各方都想争夺主导权,比如大家庭中的家长,比如集体中的头儿,这就构成了共生中的各种冲突,也即共生绞杀。

2.全能自恋

6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应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这是婴儿和巨婴的最核心心理。

父母对孩子无所不用其极地逼婚,就是这种情感的转向,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满足自己全能自恋的感觉。

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中国女人多有皇太后梦,这个梦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绕着自己的想象转。

绝对意义上的皇帝和皇太后,只能有一个。但是,在每一个中国式的单元中,都有一个皇帝或皇太后,比如中国式的大家长,比如单位中的一把手。在这也是孝顺哲学,或者亲子关系中的听话哲学的根本所在。

3.偏执分裂

所谓偏执,就是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所谓分裂,即,事物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譬如,好坏不能并存,黑白不能并存,不同意见不能并存·····

偏执分裂加一起,则成了,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得意愿才能存在,你是坏的、黑的、恶的,你的意愿不能存在。

于是,我作为父母,我有多年的生活经验,我的意见就是对的,孩子就得赶紧结婚成家。你的意见就是错的,拖着不结婚是不正确的。

这就解释了中国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

比如,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是由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和焦虑的母亲组成的

比如,郭巨为了养母亲,决定活埋儿子,这样的故事居然被后世传颂

都可以用巨婴的心理特征解释了。

我们用手术刀把国人进行解剖,看看国人的种种问题,只是希望我们能直面生活的种种问题,成为真实的自己,成为自己的英雄。

存在主义哲学,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在神话学家坎贝尔看来,最重要的是自由,自由的真谛,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拥抱了内在的黑暗后,达成的一种状态,坎贝尔将这个历程称为英雄之旅。

而要成为你自己,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至少需要两点:

1.在现实世界展开你的心,由此,你将难以观察的内在世界,投射到外部世界上,你才能观察到,你的心是怎样的;

2.深入认识你自己,特别是那些让你恐惧的成分,最初你不可避免地会认为,是外部世界让你恐惧,最后你会发现,你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内在。

读完全书,再看身边的朋友们,或多或少都存在巨婴的问题,更惶论在传统文化下长大、没有接受太多教育的我们的父母们。

对于父母巨婴式的人格,对于父母固执的逼婚,我们只能报以同情的理解和灵活的应对。但是对于我们自身的巨婴,我们成为自己的英雄之旅,才刚开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客体 THE OBJECT 客体指的是一个被爱着或被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或者幻想(fantasy)。有些人认...
    茶痴阅读 1,980评论 0 4
  • 拨通了老友的电话 你说你还在那里 我说我还在过去 简言几句 感觉你很欢喜 哈哈充满了字句 警觉的我从容地说出了再聚...
    吴予真阅读 182评论 1 1
  • 苍老的容颜,褐色的褂子,亲切的话语在耳边。有太多的抱歉,和无限的怀念。
    活着的猪阅读 181评论 0 0
  • – 你是否和我有过相同的经历,前年的计划是去年的计划,去年的计划还是今年的计划,你几乎每天都在给自己立flag,可...
    仲基s阅读 192评论 0 0
  • 财富档案7 有钱人与积极的成功人士交往,穷人与消极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 有钱人去找赢家相处,穷人则会跟失败者走在...
    温心读书笔记阅读 255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