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板桥寻踪(简庐日记,12月10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日晚起。

午后,与妻同往湾塘里,寻徐板桥教堂旧址。顾家墙门外大树下有一老妇在劈柴,向她询问,她不知道徐板桥。她说,对面几间平房即三官堂,十九岁时搬迁至此,并在其中一间结婚。三观堂已废,为大队公房。一间房里仍放置有老爷塑像。

打电话叫费玉华过来看看。以前,她和徐老师曾来看过。

后徐溎老师来,云此处便是天主堂旧址。徐老师说,徐板桥天堂民国时恢复庙堂三官堂。一度曾作为寡妇的守节之地。

现在的数间旧屋产权不明,居住外地民工多户。房屋已破败不堪。

但旧时痕迹仍依稀可见。

徐老师说,原来这里有一条小河,东西走向,河上有一石板桥,因附近有徐家大屋,桥名便叫徐板桥。桥北是顾家墙门和屠家墙门。桥南是敞滩上。天主堂在桥南,遂名之为徐板桥天主堂。

闲聊时,提起凌家,徐老师说,凌元培有三个老板,第一个姓姚,第二个姓柳,第三个姓丁,叫丁育德,曾做过莘塔国民小学校长,与凌育有一女。解放前夕,丁携女儿赴国外。凌元培女儿现定居美国,前几年,曾写信给家乡,要为家乡学校捐款。后不知结果。

三点多,随徐老师到他家里,把《莘塔镇志》送审稿取出给我看,原稿上,凌元培简介旁,红笔批注:“这个人怎么处理?”凌莘子简介旁也有相关批注,写道:“这个人会不会因本志留下后患,凌氏后人可能会因本志向人民政府要求平反。”。后两人简介均被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