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素养》观后感2

第三章

"从个体在网络中的精神生活转向群体这个角度,探讨个体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融入数字文化。我将集中论述参与的素养,这一技能对希望借助数字媒体来表达自我、开展社交、发起号召、组织活动、教育他人或者增进集体智慧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内容摘自《网络素养》序言部分)。

第三章我认为对我们的网络生活影响更为巨大,因为在这一章,更贴近我们地生活,而且作者详细地记述了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网络生活中。在这一章除了重点讲述了参与文化,还特别强调了“策展”。参与的力量是庞大的,潜力巨大,如果我们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运用这种力量想必会创造出个人所无法企及的事物。同时,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参与的力量的凝聚少不了我们的力量。关于策展,个人强烈推荐看回《网络素养》第三章的内容策展:“为彼此筛选内容”的原文。因为作者引用了蛮多在这个领域的专家关于这方面的建议之类的内容,看完之后我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获益匪浅吧。而且内容并不复杂,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文章记录了斯考伯向新手策展人建议“首先建立一个你信任和关注的人的Twitter列表。添加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前先仔细观察一阵子,了解他们是谁。我把这些列表看成漏斗。只有那些我出于某种原因而信任的人才能通过漏斗。在主要Twitter列表中,我关注的全是极客。而要想进入我的“科技影响者”列表,你需要对技术世界有些影响力。尝试拜访和采访列表上被证明是最有趣和最有用的人。不要尝试和我或者赫芬顿邮报竞争。寻找一个小的领域,并将其了解透彻。如果你想研究白宫,就要知道白宫里的宠物在做什么。选择特定的东西并成为它的全球权威,真正搞清楚白宫里的宠物都在做什么。覆盖所有细节,完全掌控这一小领域。”同时还记录了斯考伯的“实时策展人的七大需求”和古德对策展的相关理论。我觉得这对我们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十分有用。"(内容摘自《网络素养》序言部分并进行了一部分改写)

"在第四章作者与我们讨论了网络社会层面的议题。这项素养的核心在于协作带来的种种神奇力量,而这种力量是由网络化的媒体造就的。协作是个广阔而深刻的议题,所以本章既提供了在线协作的宏观视野,也涵盖了微观视角,包括一些创建了成功的、著名的协作机制的人士的访谈实录。维基百科的词条编纂人,在Flickr上添加标签的用户以及提供书签链接的热心人出于自利的目的,在利他的协作机制内开展信息活动,最终为全社会贡献了新知。虚拟社区组织者的工作横跨媒体和人际关系两个领域。在这个地带,你如果不懂得网络上的社交准则就寸步难行;然而一旦你熟悉了这些刚刚诞生的网络社交形式,你将会得到许多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作为网络社交最早的评论者之一,我从我的经验中归纳出了虚拟社区的优势和弊端。"(摘自《网络素养》序言)

第四章的内容是十分十分的实际和接地气了,作者在这一章告诉了我们许多实际操作理论,这章的内容有些许枯燥却又十分的有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网络素养 总: 本书的序言大概介绍了本书的目的即在当今这个数字化媒体广泛应用时代,急需培养和提高使用者的网络素养,...
    茵_9ee6阅读 1,403评论 0 0
  • 第一章 关注你的注意力!为何及如何控制你最强大的思维工具 专业术语: 媒体的多任务处理: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迅速切换,...
    龙猫Vin阅读 978评论 0 2
  • 第三章 专注、参与、协作、对信息的批判性继承和联网技巧,我觉得应该把这些词先写出了,我认为这是关键,而第三章的内容...
    HinataWail阅读 290评论 0 0
  • 第三章参与的力量 对博客、微博、维基、搜索、创新、编程和网络组织的了解和应用,这些行为可以产生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
    O钟靖欣阅读 556评论 0 0
  • 第三章:参与的力量 互联网需要参与的力量,例如博客需要有人阅读、评论和链接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上百万个人的参与行动...
    PAbbuuuuu阅读 5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