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的秘密(3):心灵认知的“基本模板”

雪漠老师在早直播中经常说到一句话:观看早直播的意义之一就在于提高认知。

为什么认知那么重要?因为认知是一切行为的起点。

不同的认知,必然导致不同的选择和行为。而正是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行为在塑造着不同的命运。

所以可以说,认知决定了命运。

但即使我们都知道,认知如此重要,但仅凭听到一种新的观点,就能改变我们的认知吗?很难。

如果改变认知如此容易的话,那么所有听过雪漠老师直播或者读过雪漠老师作品的人,都应该拥有与雪漠老师一样的认知、选择和行为。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么,改变认知为什么那么难呢?

因为改变认知的底层,是改变心象。要改变认知,必须改变心象。

但心象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非常庞大的综合体,而且它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以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程序在运行着,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因为一个新观点的输入,就整体性地改变这种高度自动化运行的程序。

所以,我们必须从更深的层面去解析关于心象的秘密,从而找到符合心象运行规律的方法,逐渐改变心象,最终到达彻底改变认知的目的。

之前曾经谈到,心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心灵认知的“基本模板”,一个是通过心灵认知“基本模板”而获得了心灵映像。

上一篇里,我们解析了心象的形成过程,即心象信息的采集、传导、加工、存储、映现、反应,由此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心象。

那么心灵认知的“基本模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不同的人,心灵认知的基本模板会存在那么大的差异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照和检视。

首先,生命感官构造和功能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采集到的心象信息材料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对于声音信息的采集,蝙蝠的听觉系统能够采集到超声波信息,而对于人类生命的听觉系统来说,就采集不到超声波。

即使都是人类,具体到生命个体,有的时候感官功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对于盲人群体,视觉图像信息的采集就会缺失,对于聋哑群体,听觉和声音信息的采集就会缺失。有的人有色盲,那么对于某一类颜色的信息采集就会缺失。

第二,生命生存和生活环境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采集到的心象信息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生存和生活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

比如,生活在非洲原始部落里的人,和生活在现代都市里人,其采集的心象信息材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即使在同一个家庭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所受的教育不同,职业不同等。

第三,生命个体在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导致采集到的心象信息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四,生命个体在生命体验、观念认知、情感偏向、社会角色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导致采集到的心象信息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五,生命个体对于某个领域的注意力、专注力,将会导致与该领域有关的心象信息在数量、质量、性质、作用等方面,会超过其他领域的心象信息。

比如,一个专注于某个领域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一个专注于绘画的画家,一个专注于音乐创作的音乐家,其对于相关领域的心象信息就会特别敏感,其所形成的心象信息也会更加突出。

再比如,一个专注于瑜伽冥想训练的人,一个专注于密宗本尊形象观修的人,一个专注于禅宗静心训练的人,其对于相关领域的心象信息,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内在心象,而没有进行过这些训练的人,也就不会产生与之相关的心象信息。

这也说明,通过目标设定、主动性的引导以及长期专注的训练,可以主动有意识地强化在某一方面的心象形成——比如正念训练。

第六,生命个体在感知能力、感知经验、思维能力、思维习惯、联想能力、联想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对心象信息采集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上述这些方面,不仅影响心象信息的采集,还同时影响着心象信息形成的全部过程,包括心象信息的采集、传导、加工、存储、映现、反应。

可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心象信息综合体,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一模一样的心象信息综合体,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

但同时,这些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心象信息综合体,通过分析其心象信息综合体的突出共性特征,也可以对这些突出共性特征进行归类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心象形成的规律以及深入分析这种带有突出共性特征的心象带给人类的群体性影响。

基于某种角度而汇总归纳提炼出来的突出共性特征,以及由若干突出共性特征所构成的突出共性特征集群,就形成了所谓的心灵认知基本模板,也可以称为心象基本模板。

虽然这种心象基本模板是通过归纳分析而来的一种“学术产物”,但由于其归纳总结的皆是心象领域比较突出的共性特征,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其个体心象综合体所具有的突出特征越是接近于共性特征,那么这种共性特征也就越接近于其个体化的心灵认知基本模版。

比如,当我们将具有某些比较突出的共性特征集群定义为“物质型基本模式”时,那么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与此共性特征集群接近程度越高的生命,这种“物质型基本模板”对其心象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就会越大。当这种作用和影响在其生命中占据主导地位时,那么我们即可以说,“物质型基本模版”就是其心象基本模板、心灵认知基本模板。对于“物质型基本模板”的研究和分析所得到的启示和启发,对于这样的生命个体,也就具有更加切实的指导意义。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所谓的心象基本模板、心灵认知基本模板等概念,是为了更加深刻地研究、揭示心象在生命中的运行规律而设计出的“特殊心象”,对于这种“特殊心象”,可以作为道具进行使用,但不要被其所困,更不要将其当真。

包括哲学中的各种“主义”,从心象学的角度而言,都可以视为哲学领域的各种心象基本模板。

比如,唯心主义,即可视为一种唯心主义的心象基本模板,唯物主义,即可视为一种唯物主义的心象基本模板。其他各种主义也是如此。

其实,笔者不太关心哲学中的各种主义,笔者更关心的是,生命如何突破心象的罗网,变成真正自由的生命。

在笔者眼中,所谓真正自由的生命,就是可以将心象作为道具,随时可用,随时可弃,当用则用,当弃则弃,不被心象所主宰,却可以主宰心象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心象的生命。

因此,笔者将从全新的角度提出心象的基本模板分类,而不会在意哲学家们是如何定义心象以及如何对心象进行分类的。

关于心象基本模板的全新分类,我们下一篇再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