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宏大叙事里,党校(行政学院)是淬炼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修订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党校事业发展标定航向,而健全基本培训体系,更是筑牢育才根基、驱动党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从理论铸魂、实践赋能、协同聚势维度,重塑党员干部培育新生态。
理论深耕:厚植信仰的“思想沃土”党校作为党的理论传播高地,基本培训体系是滋养信仰的核心载体。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绝非枯燥说教,而是要让党的创新理论“沾泥土、带露珠”。部分党校聚焦分层分类培训需求,为不同层级、岗位党员干部定制“理论套餐”——进修班深研政策精髓,培训班夯实履职根基,专题研讨班破解实践难题 。同时,以教学专题管理办法为纲,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拆解成具象化案例、场景化教学,让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完成思想“正本清源”,为民族复兴锻造“靠得住、能干事”的执政骨干队伍,让理论信仰在深耕细作中扎根铸魂。
实践赋能:激活效能的“创新引擎”培训实效提升,关键在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耦合。教学方式革新,让理论“活”起来:模拟式教学还原复杂决策场景,体验式教学触摸历史温度,访谈式教学直面基层难题等,互动模式打破“被动灌输”,让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迭代,让培训“实”起来:开发融入前沿实践的特色教材,把基层治理“鲜活案例”、发展前沿“棘手课题”搬上讲台,让党员干部学“真功夫”、练“硬本领” 。当教学紧扣实践需求,党校培训就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充电桩”,打通理论指导实践“最后一公里”,以创新效能驱动党员干部成长。
协同聚势:凝聚合力的“系统网络”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思维。基本培训体系健全,本质是资源整合的“协同革命”:纵向联动打破层级壁垒,市、县、镇(乡)三级党校拧成“一股绳”,统筹教学大纲、共享资源库,让优质内容“沉下去”;横向联合破除区域边界,各级党校在教学、科研、咨询上互学互鉴,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有的地方构建三级党校培训网络,让基层党校共享“最强大脑”;有的打造一体化资源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实践经验跨区域流动。当系统合力充分释放,党校体系成为全域覆盖的“赋能网络”,为基层干部成长铺就“快速路”,以协同之势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新时代党校事业,以创新理论为帆,培训体系为桨,在为党育才航程中破浪前行。从理论深耕铸魂,到实践赋能提效,再到协同聚势发展,健全基本培训体系的每一步,都为党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唯有持续深耕,让理论更“实”、教学更“活”、协同更“紧”,党校才能托举高素质干部队伍重任,让“为党献策”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熠熠生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人才根基,书写党校发展与时代同频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