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提起笔写过字了?在这个“机不可失”的时代,手机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各种读书app兴起,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一头钻进去阅读起来。
看着读书app上面显示着已读完28本,感觉很有成就感。当朋友问起某本书时,咦,这个我好像读过耶,很精彩,值得一看……朋友紧接着问,里面讲了些什么内容,我大脑飞速快转,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才明白无论手机里保存了多少书,书里的内容都不会保存在脑子里。“一味的读下去”就等于没有读过。多少人和我一样忘记了老师以前经常讲的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最近阅读日本“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的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深刻地意识到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在本书中,他依次介绍了选书---购书---读书---写笔记---活用笔记的方法。让我们每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通过做笔记吸取书中营养,并学以致用。
选书
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的书和需要读的书。也可以选择专业人士推荐的书和好书里推荐的书,列出读书清单。
购书
制作读书清单,去实体店或看书评,检查书籍本身是不是像笔记里写的那样值得购买。
读书
笔记读书方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
我强烈建议读者们使用作者介绍的,做记号的三个步骤,实施“读书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1、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
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不像我以前看书,觉得稍微重要的就划上线条,看完书本再重新翻阅时,整本书大部分都布满了线条,连原文都看不清。
这个“筛选程序”经过这样层层筛选,在不断思考,不断重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已经读过三五遍了。
写笔记
通过读书“筛选”后,再读一遍“标记”的内容,把最后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笔记本上就可以了。
首先,写笔记之前,要写上三个要素: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它能让我们想起“原来那个时候我读过这本书。”如果刚开始还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习惯,可以先从这三要素开始。但如果想让阅读更加深刻,推荐你尝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朋友会有疑问,就如我刚开始知道“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一样,怎么有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原来这个读书笔记就是摘抄加评论,就是因两者并存的特征。正如葱段金枪鱼火锅,这道菜中的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葱段属于配菜,所以作者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除了上述三个要素,需要加上以下两个要素。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摘抄和评论的内容,可以用圆圈和五角星进行区分。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管评论”即可。摘抄的好处是,一、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二、加深理解。而评论是写上自己当下的想法,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活用笔记
很少有人愿意花费跟第一次阅读一样的精力去把原书重读一遍,这时候读书笔记就能派上用场。
首先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养成重读的习惯,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看笔记时需要独处,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在重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作者建议,按照自己的需求,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重读原书或笔记,这样的积累会让我们真正掌握书中的内容。
·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想回忆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想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
做好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炼出更好的原创思考。读书笔记也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是经过时间积淀的精华。
作者还介绍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例如:把名著放在枕边、在家的每个角落放满书、名言要贴在显眼处等等。
总结:《超实用笔记整理法》重点在于如何用笔记本把书真正消化掉的一读书方法。从现在起,让我们把笔记本带到读书生活中,让读过的书不再束之高阁,而是成为可以运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