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北盯着天花板,数到第一千零三只羊时,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这是他连续第三十七个失眠的夜晚。
三个月前,他收到了北京某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本该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毕竟他是系里唯一考上这所顶尖学府的人。毕业典礼上,系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前途无量",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父母在家庭群里连发了十几个红包。可当热闹散去,林小北却像只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瘫在了电脑前。
"反正离开学还有两个多月,先放松一下。"他这样告诉自己,然后一头扎进了游戏世界。
起初只是每天玩三四个小时,后来逐渐发展到除了吃饭睡觉都在打游戏。
林小北操纵着游戏里的角色大杀四方,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短暂的成就感。可每当夜深人静退出游戏,那种空虚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导师会不会很严格?我能不能跟上课程?万一我是实验室里最差的那个怎么办?"这些问题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里旋转,想着想着,天就亮了。
"小北,你最近脸色很差啊。"妈妈端着果盘走进他的房间,看见他深陷的眼窝吓了一跳,"是不是晚上又熬夜打游戏了?"
"没有,就是...…睡不着。"林小北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他不敢告诉妈妈,自己已经连续一周每天睡眠不足三小时。
那天晚上,他特意早早上床,关掉手机,喝了杯热牛奶,甚至还翻出了之前买的助眠精油。可越是努力想睡,大脑就越清醒。
凌晨三点,他盯着手机上"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力"的推送文章,心脏砰砰直跳。
“完了,这样下去开学肯定跟不上进度...…”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像打开了脑子里的潘多拉魔盒。林小北开始想象自己因为成绩太差被导师批评,同学们在背后嘲笑他"名不副实",父母失望的眼神...…他的呼吸变得急促,手心全是汗。
第二天,林小北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了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给他开了安眠药,嘱咐道:"年轻人少熬夜,睡前别玩手机。"
药片确实让他睡着了,但第二天醒来时头昏脑涨,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更可怕的是,第三天不吃药就完全睡不着了。林小北慌了,他上网一查,发现安眠药可能产生依赖,吓得把剩下的药全扔进了垃圾桶。
失眠的第四十二天,林小北站在浴室镜子前,被镜中那个憔悴的自己吓了一跳。头发乱得像鸟窝,脸颊凹陷,眼睛里布满血丝。他想起了大学心理课上老师说过的话:"长期失眠往往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那天深夜,又一次失眠的林小北崩溃了。他抓起手机,在通讯录里胡乱滑动,最后拨通了大学室友张明的电话。
"喂?"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浓浓的睡意。
"明哥,我...…我可能要疯了。"林小北的声音颤抖着,把这两个月的煎熬一股脑倒了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张明没有嫌他半夜打扰,反而认真听完后说:"我认识一个心理咨询师李老师,挺专业的。要不你试试?总比吃药强。"
就这样,三天后的下午,林小北坐在电脑前,紧张地等待着视频咨询的开始。
屏幕亮起,出现一位约莫四十岁的女性,圆脸,短发,眼睛弯弯的带着笑意。
“你好啊小北,我是李老师。张明跟我简单说了你的情况,能详细聊聊吗?”
或许是李老师温和的语气让人放松,林小北不知不觉就说了很多:对研究生生活的恐惧,对自己的怀疑,失眠后的恶性循环...…
"小北,你知道吗?"李老师的声音很平静,"你这种情况很常见。表面上是因为担心学业失眠,实际上是被'负面推理思维'困住了。"
"负面推理思维?"
"就是习惯性地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而且越想越觉得肯定会发生。"李老师拿起一张纸画了起来,"比如'我可能会跟不上课程'变成'我一定跟不上',然后变成'我肯定会是实验室最差的',最后变成'我根本不适合读研'。这种思维会引发强烈焦虑,而焦虑正是入睡困难的常见原因。"
林小北瞪大了眼睛。李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戳中了他的心。
"那我们该怎么办?"他急切地问。
"首先,我们要区分事实和想象。"李老师微笑着说,"告诉我,到目前为止,导师有说过你不够优秀吗?课程你试听过发现很难吗?"
"...…都没有。"
"看,你的焦虑都来自对未来的想象,而不是现实。"李老师点点头,"接下来我会引导你做个小练习,帮助你管理这些情绪。现在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好..…."
随着李老师的指导,林小北慢慢闭上了眼睛。他听到一个柔和的声音引导他想象自己正在爬山,每走一步就放下一个担忧...…
"现在,回想一下你过去克服困难的经历。"李老师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林小北的脑海中浮现出备战考研的日子。那时候他每天学习十二个小时,最后一个月压力大到掉头发,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画面一转,他又看到大二时参加编程比赛,在决赛前夜发现代码有bug,通宵修改后最终获得了二等奖...…
"这些经历说明什么?"李老师问。
"我...…其实挺能应付压力的?"林小北不确定地回答。
"没错!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暂时忘记了。"李老师的声音充满鼓励,"现在想象开学后的场景,但不是你想的糟糕画面,而是你适应得很好、从容应对的画面.….."
咨询结束时,林小北感觉胸口轻松了不少。李老师给他布置了"作业":每天记录三件顺利完成的小事,睡前做十分钟呼吸练习,逐步减少游戏时间。
"记住,改变需要时间。如果今晚还是睡不着,别着急,静静地躺着也是休息。"李老师最后说。
当晚,林小北破天荒地在十二点有了困意。他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专注于呼吸,不去纠结"必须睡着"。当那些负面想法又冒出来时,他学着对自己说:"这只是想法,不是事实。"
朦胧中,他仿佛看到开学后的自己:在实验室里和同学讨论问题,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周末去探索北京的名胜古迹..….这些画面让他嘴角微微上扬。
第二天早上,林小北被闹钟叫醒时,惊讶地发现窗外阳光明媚——他竟然一觉睡到了七点!虽然中途醒过两次,但很快又睡着了。这是两个月来第一次睡足六小时。
他迫不及待地给李老师发了消息:"我昨晚睡着了!"
李老师回复得很快:"太好了!记住这种感觉。睡眠是自然的生理需求,当我们处理好情绪,身体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
接下来的日子,林小北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认真完成李老师建议的每项练习。他减少了游戏时间,改为每天上午学习两小时研究生课程基础内容;下午出去跑步;晚上写"成功日记",记录当天做得好的事情。
一周后的第二次咨询,李老师帮他分析了那些反复出现的负面想法。
"你似乎特别害怕'不够好',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林小北愣住了。他想起小学时考了98分,父亲板着脸问"那2分丢在哪了";想起初中参加奥数比赛获得省二等奖,母亲却说"邻居家的孩子是一等奖"...…
“我明白了...…”李老师轻声说,“你内化了父母的高标准,把它变成了对自己的苛责。但现在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足够好'。”
这次咨询后,林小北做了一个决定:他立马给父母打了电话,坦诚地讲述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挣扎。
出乎意料的是,父亲沉默片刻后说:"儿子,爸妈只希望你健康快乐。读研尽力就好,别太勉强自己。"
母亲则在视频那头抹眼泪:"妈妈以后不拿你和别人比了,你一直都是我的骄傲。"
那天晚上,林小北躺在床上,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窗外的月光洒进来,他想起李老师说的话:"情绪就像天气,有晴有雨。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在各种天气里照顾好自己。"
他闭上眼睛,呼吸逐渐变得绵长。在进入梦乡前的最后一刻,他模糊地想:也许研究生生活不会那么可怕,也许...…自己真的可以做到。
后记
两个月后,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宿舍里,林小北正在整理书桌。室友好奇地问:"你每天十一点准时睡觉,早上六点起床,怎么做到的?"
林小北笑了笑:"这是个很长的故事。简单说,我学会了和我的情绪做朋友。"他拿起桌上的小本子晃了晃,"要听听我的'安睡秘诀'吗?"
窗外,初秋的晚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林小北知道,前方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但他不再害怕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与自己和解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