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在一个村口停了下来,上来一个中年妇女,售票员让她坐到了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公交车开始加速,过了一会,售票员走到这位中年妇女前问她买票。
售票员:“xx地点,三块钱。”
中年妇女问到,“有发票吗?”
售票员不屑的回应道,“只有三块钱有什么发票,买票你能不能快带点,快给我钱。”
中年妇女提声回,“你什么态度啊,没票就没票,催我干什么。”
售票员,“我什么态度,快把钱给我,我等半天了,要坐车坐,不坐就下车。”
......
就这样,他们争执了一会,售票员大声向司机喊道,“停车!把钱给我,不然下车。”中年妇女脾气也有些蕨,她走下了车,嘴里嚷嚷着 “什么态度...”。
此刻,司机又快速把车速提了起来。
我想,如果今天柴静也在车上,我不确定她会不会把公交车所在的公司告上法庭,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会问道:“三块钱,为什么没有发票?”
这是今天我坐公交车去城里,在车上发生的一幕。这一幕对我来说*似曾相识*,并非我曾经亲身经历,而是在柴静以前的一个演讲中我听过类似的故事。这是我目前为止听过的最有力量的一个演讲,她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采访过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给他说,我们火车上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就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育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34岁的律师”。
在大城市里,公交车票价一块钱,应该也是有发票的,但是在像我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的公交上,今天的经历,从售票员的语气中,我听到了她说:你在开什么玩笑。
注:此标题为柴静所著《看见》第八章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