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过了一个假装年轻的周末。
混迹在一群90后里边,觉得脸上的胶原蛋白哗哗往下掉。
这个社会奔得太快了,回头看一看,耶,得变一变了。
由于工作关系,每天要见很多不同的人,那些年轻的面孔天天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提醒我,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是终究是他们的。
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怎么跟他们合作?以及怎么向他们学习?
千万别觉得自己的经验有料。其实没有。
因为游戏规则在变。
当实体经济的受众越来越多的向90后00后倾斜的时候,就得知道,过气这个词不仅仅适用于娱乐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李叫兽25岁就能够做到百度副总裁,能够一群30岁40岁的人讲营销,那就意味着,营销的规则已经悄悄的改了,过去的很多传统渠道很多推广的经验已经没用了。
得年轻人,得天下。
于是,我找了个年轻人最近的地方,慢慢的看。
于是发现我们的差距。
同样是做笔记,我手写的笔记行云流水,但事后还需要整理,而他们一边听一边用思维导图画就出了树形结构,一次到位。
于是我知道自己某些的局限性。
过去的发散思维像云一样混沌,在逻辑的跟踪和梳理上需要更多的练习。
而这些年轻的思维在电子互联网世界逡巡,熟悉各种工具逻辑梳理飞快。
于是我脸皮极厚的去请教,同学,你要不要教教我,还有什么更好的工具和资源吗?
在搭讪小鲜肉方面,我有余勇。
补一句,我今年18……
同学说,小姐姐,我17。还有个更方便的工具,叫幕布……
Wow,果然人至践则无敌,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