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幸福并不是一个共性词。央视之前做个一个路人采访,在路上随便逮个人就问“你幸福吗”。在我看来,这采访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提问方式的突兀和问题的简单粗暴,而是它预先把“幸福”设定为一个值得追求与向往的目标,甚至是人生唯一目标。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讨生活似乎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人总要恰饭的嘛,正如《月亮与六便士》标题里六便士,六便士是英国最小的货币面值,我们这一辈子难道不是就是在不断积累六便士之中吗。

简单跟大家梳理一下故事情节吧,思特里克兰德是个百年难得的艺术天才,却从事着普通的白领工作: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他已经成功让自己活到了四十不惑之年,并拥有一个看似美满幸福的家庭,有米有房有车有娇妻有存款有二胎甚至还是龙凤款,可却突然像是魔鬼上身,抛妻弃子,连夜做滴滴顺风车去到巴黎,追寻自己虚无缥缈的画画梦想,并在屡屡碰壁后,决定离开文明的世界,去到一个荒岛里混迹余生。他逝世之后他的作品才得到世人认可。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很熟悉,是不是很像梵高。有时候我们在被生活所迫,不断去捡拾六便士的时候,我们又会去仰望天上的月亮吗。这似乎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现实的时候,又能保持自己的乐观,甚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疯狂一次。但其实很多人是做不到的,生活的现实就是这样。

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晚,犹不能止。陆游晚年也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甚至想到了父母在不远行,行必有方。有时候为了生活我们似乎放弃了很多,我们到底有没有失去为了自己的那一丝冲动而疯狂的念头呢。就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