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李荣浩和伊一一起合作创作了一首歌曲《讨好》,伊一说这个主题的灵感来源于蒋方舟关于“讨好型人格”的一段演讲。歌很好听,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歌,我想说的是,在节目里他们唱完歌之后的一段谈话。
伊一在节目里说:“我觉得自己有时候在台上挺不自然的,我总是很想刻意去讨好很多人,但是当我在健身房撸铁的时候发现,如果自己撸了一个不适合的重量,其实是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伤害的。
蒋方舟在那段演讲里说:“当我在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前辈交谈时,可能觉得对方是在胡说八道,但我还是会恭恭敬敬地说,老师您说的太对了,再给我们来一段呗。”
她说在认识到这些之后,她觉得这非常可怕。
李荣浩在节目里说:“我觉得讨好这个词,它就不该存在,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本来的东西,就比如说我小时候,我不喜欢吃番茄,我妈打了我一顿,我第二天就开始吃了,那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但如果我把它说成讨好,那就所有事都很累了。就比如说眨眼好了,日常叫眨眼,但如果你给它取个名字叫眼皮负重练习,从此以后你就觉得,我每天都得练好多次啊,但其实它就是眨眼而已。
我赞成李荣浩的观点,因为我也曾经被此困扰过很长一段时间。
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就去了寄宿学校,因为第一次离开家,所以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不多,有个同学就觉得我老实,然后就欺负我,我一气之下,和他打了一架。倒也没多严重,但还是被老师严厉批评了,这也没什么,让我非常在意的是老师竟然告诉了家长。我就非常气愤了,觉得老师真是个长舌妇,平白无故给我的家人添麻烦。
我曾一度把这一切的过错归咎于那个老师,并对他心怀恨意。因为觉得本来就没什么大事,却被通知了家长,弄得自己像个十恶不赦的坏孩子一样。也一下子打破了我在家人心中好孩子的印象。并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之后再被人欺负时,一想要反坑,这件事便会浮现在脑海,让自己选择了忍气吐声。
再往后发展,我渐渐原谅了那个老师,并不是时间淡化了恨意,而是觉得如果老师当时没有通知家长的话,可能我下一次还会打架,到时候肯定还是会被通知家长的。在我想通这一点之后,我又把责任推到了家人身上,觉得是因为家人对我的期望太高,非要我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我又不想让他们失望。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我只好在被欺负时,选择了一味的忍让,因为只要反坑发生了矛盾,就要变成所谓的坏学生了。
这一个问题在我整个的学生生涯中,都一直在困扰着我,我一直认为自己的“不敢反坑”,是因为想要讨好家人,在家人面前维持“好学生”的形象。直到最后走出社会,开始工作我才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
有一次公司加班,本来都已经晚上十点半了,我收拾好东西正准备下班,却被顶头上司叫了过去,让我帮他拿点东西回家,我本来就已经很累了,想快点回去休息。如果答应帮忙,就得晚半个小时回家,心里很想拒绝他。因为是他的私事,所以拒绝好像也没什么。但如果留下了一个坏印象,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麻烦,所以我选择了妥协。
还有一次,我刚换一个新工作没多久,拿着最低的薪资,上司却把本该是他的工作交给我来做,做好了是应该的,没做好还要挨批评。他拿着高出我很多的工资,却整天啥事都懒得做,我也想拒绝他,甚至想辞职,但我没有。其实他交给我的工作,我也勉强可以完成,但如果拒绝,我可能会丢了工作。
这算是讨好吗?算吧。违背自己的意愿,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为了讨好上司。那这是讨不讨好的问题吗?其实不是,不过是权衡利弊罢了。
李荣浩第一天拒绝吃番茄,他母亲打了他,如果第二天,他还是不吃呢?肯定还会再挨打。在蒋方舟和比自己年长的人交谈时,如果觉得对方在胡说八道就骂了对方,自己心里肯定会非常爽了,却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她根本不在乎对方对自己的看法,想要反驳肯定就直接反驳了啊。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所以我在被同学欺负时,选择了忍让,一是因为自己本身的懦弱,二是因为如果反坑带来那么多麻烦,还不如忍一忍算了,反正最多就是被骂几句,打一拳拍一掌之类的,又不会受什么伤。如果被欺负的程度重了,自己肯定还是会反坑的。
生而为人,肯定都希望别人能喜欢自己,没人愿意当过街老鼠。从我们刚出生时,就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爱,为了让父母一直爱我们,我们肯定要做出某些妥协,比如不爱吃蔬菜的我,妈妈为了我的健康非要让我吃蔬菜,我就开始吃了。生病时,吃药很苦,妈妈让我吃,我吃了。我不喜欢打扫卫生,但是帮忙做家务后,我会得到夸奖,所以我学会了做家务。这些能算是讨好吗?
其实所谓讨好说得有点太重了,通俗一点说就是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说再遇到某些事情时,在自己的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妥协。
刘同在书里写到,他在上大学时也是一个完全不懂拒绝的人,后来当他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开始从小事上学会拒绝,比如室友叫他一起去吃饭时,他就说我不去。
从小事上开始学会拒绝,之后再慢慢在大事上学会拒绝,再之后就慢慢开始学着如何用最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我们年少的时候,都希望身边的所有人都喜欢自己,都能和自己做朋友。但慢慢地开始发现,有些人就算你如何讨好,都做不成朋友。当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再用讨好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选择了做自己,开始佛系交朋友。
刻意地给自己定性,便是变相的无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