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线下读书会书单中的其中一本。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也有很多人把它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我把它推荐给我的家长学员的时候是结合正面管教的育儿方法的。
习惯之一:主动积极。
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有两种,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积极主动的人通常处于主动控制的地位,消极被动的人通常处于被动反应的地位。
001,关于刺激和反应的时间差
奥地利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在事情发生与你做出反应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学会在这个时间差里做些什么,你就不会再懊恼了。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利用这个时间差去做些什么。积极主动的人,会在这个时间差里,运用自己的判断、想象、以及对事情的认知做个选择,然后才对发生的事情做个反应。消极被动的人则直接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
所以会有很多家长说,我也知道不应该吼孩子、打孩子,可我看到他怎样怎样,我就控制不住......
现在给你两个正面管教的工具帮你学会利用这个时间差。它们是积极暂停和愤怒选择论。
在你看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告诉自己或者对方:对不起,我需要想一下(冷静一下),3分钟后我们再讨论。或者事情给自己做个愤怒选择轮,看看愤怒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事情可以让你冷静下来。
002,影响圈和关注圈
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大千世界,大千世界的事情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反过来,我们可以关注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我们能影响的范围却非常小。
朋友圈里,我会看到很多所谓的转发支持某一爱国行为的要求,好像没有我这个转发国家就要灭亡了,我也不爱国一样。也会看到很多对教育制度的抨击和批判,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抱怨。我们也看到一些朋友尽力帮助自己身边的人,一些家长,陪伴孩子读书、旅行。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注意力焦点放在哪里。积极主动的人,会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影响圈,去改善小圈子的生态系统;消极被动的人,会把注意力放到关注圈,于是每一件事情都那么让人忧心又无能为力,所以,每天都处于焦虑中。
针对这个情况送你的一个正面管教工具是:决定自己做什么。
当你把注意力放到你可以影响的范围内,开始行动起来,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大,无数个你我行动起来,或许有一天,我们曾经的关注圈内也会更多的出现让我们充满正能量的事情。
习惯之二:以终为始
这是一个关于目标的习惯。我们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弄清楚三点:目标,起点,路径。
目标是方向,起点是坐标,路径则是过程。先知道我们要去哪里,然后看看自己现在在哪里,再选择怎么样活着通过什么的方法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
我相信在大家的工作中都有目标,无论是公司给的,主管给的,还是你自己定的,但在生活中,就比较少有人喜欢给自己一个目标了。
我这里有两个正面管教目标的设定的方法,或许对您有些启发。一个是教会家长设置育儿目标的两列清单,一个是教会孩子设置生活目标的惯例表。
两列清单的用法很简单,一支笔,一张纸,用笔在纸上画一条竖线,左边是你现在面临的挑战(或者问题),右边是你的期望(或者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写下这个清单后的事情,就不必我说了吧。
惯例表的使用这里就不说了,如果你家有孩子并且你想把这个工具教给孩子,就私信我吧。
习惯之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大多数人都知道,能否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曾经用过四象限的方法把事情分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和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会焦虑,因为我总是做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却没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懂了一个概念:活在未来。并且学会了一个方法,给自己做的事情加上一个时间的期限。这两个结合起来,我考虑事情的时候,把时间段从这个礼拜拉长到三个月或者六个月,这样四象限里的重要的事情就凸显出来,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就没那么紧急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要事第一的工具是什么呢?对家长来说,还是决定自己做什么,身教大于言传,做好你自己,孩子会有样学样的。如果你想要培养孩子要事第一的技能,正面管教里有个工具叫做:不干涉赋权。这个方法对于青少年尤其有效。
它是说你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和权利,不要事事都干涉包办。挡在孩子和孩子的生活之间的父母,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允许孩子犯错,犯错只是孩子在某方面技能不够熟练而已,错误时学习的最好时机。
今天的晨读内容里关于这部分的例子非常好,建议大家可以再读一遍。方法设置也是我之前没使用过的,不妨记下来一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