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求就是用来煮饭的米。
但产品经理的工作可比熬一锅粥要复杂多了,不光要基于需求设计产品,需求的管理能力也极其重要。
很多时候,糟糕的需求管理,会使产品工作乱成一团,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
作为产品狗,需要经常体验各种产品,也常遇到需求管理失败的案例。
最近就有这么一次糟糕的体验:
一款定位小众社交的App,名字就不说了。
产品逻辑是,通过心理测试,确定性格分型,匹配陌生人。
心理测试分为:初级、中级及高级等三个阶段,每深入一级就更准确。
然而,问题就出在心理测试上。
我在完成了高级测试后,测试结果依旧是中级的结果,高级测试的状态则是未完成。
我尝试了重新答题、重新登陆、注册新号、甚至卸载重装,老样子。
换台iphone手机,问题依旧(android正常)。
于是,我在App内的用户反馈功能中,详细描述了该问题。
一周后,App更新,Bug依旧。
接着,我在Appstore上面通过评价的方式,再次详细描述了该问题。
半个月后,App更新,Bug依旧。
最后,我按照官方网站的邮箱,讲问题描述再次反馈。
一周后,App更新,Bug迎风招展。
在坚持了一个多月之后,我默默的放弃了它。
如此糟糕的Bug管理,绝不是偶然。今天顺眼看了下在Appstore,简直就是车祸现场。
(如下信息,是我按照一星进行的筛选,实际并非全部都是差评)
我如此执着地反馈问题,却毫无结果,我只能推测:
要么他们看到了,却没有有效处理;
要么就是他们连看都没有看到。
不管是哪种,都说明需求管理能力缺失。
需求管理的重要性
产品经理工作的核心就是采集、加工和传递信息,而最重要的信息就是需求。就算idea再棒,就算开发效率再高,就算运营团队推广效果再好,需求管理不好,负面都会被不断放大。
卸载前,我发了最后感悟: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你可能会有疑问,前面说的不是Bug么?
不论是反馈者,反馈渠道,或是反馈方式,Bug和需求都是共享的。
用户访谈时,他会反馈需求,也会反馈Bug。
老板找你沟通时,会提想法,也会告诉你他看到的问题。
所以我更倾向于,将Bug作为(广义上的)需求的一种。狭义需求当作一种正向需求,而Bug则作为一种反向(优先级更高)需求。
同时,把Bug作为需求,还有一个优点。
像对待需求一样,对Bug进行分析,而不是原封不动的直接抛给开发。
经过分析,你有可能发现它不是Bug,而是需要培训用户,或是转化为新需求。而确定是Bug的,经过你的分析后再交给开发,本身已经完成搜集、复现和定位等环节,修复速度也必然会快很多。
下文所说的需求和需求管理,都是广义上(除非特指)的。即将狭义需求和Bug都作为广义需求来统一说明。
需求的种类
讲需求管理之前,先对需求的种类做个全面认识。全面认识需求的种类(区分维度),有助于在管理需求时,做到兼顾所有情况。
需求的种类(区分维度)有:
- 来源(提出方):用户(客户)、协作方(开发、运营、销售、项目等)、管理层(投资人、老板、上司)等;
- 渠道:访谈、问卷、内部会议、内部系统、IM、产品内反馈、服务邮箱等;
- 形式:录音、录像、文档、邮件、会议记录、留言、聊天记录等;
- 类型:就是前面说的,正向需求和反向需求(Bug)两种;
- 场景:正式使用、体验产品、开发测试、产品演示等;
- 紧急重要度:有很多方法,建议使用四象限法(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及不紧急不重要),或直接用1、2、3、4级代替。
需求管理的四个阶段
需求管理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需求的采集,维护高效稳定的采集渠道和合理的记录规范;
- 需求的处理,对采集到的需求进行筛选和加工明确;
- 需求的实现,对加工明确后的需求进行规划和开发;
- 需求的反馈,反馈需求信息的处理给需求来源。
通过这四个步骤,做到对需求信息有效管理。
下一篇,我会详细讲解,如何搞定这四个阶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