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席慕容的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每个人都想有一次完美的邂逅,可是遇上一个人需要多少缘分?茫茫人海又要擦肩而过多少人?我知道,在那个风流如醉的大唐,在那片桃花漫天的地方,他遇见了爱情,邂逅了让他一见倾心的女子。
唐德宗贞元年间,名落孙山的崔护失意而归。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没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情,只有无穷无尽的落寞。他本是博陵县的一介书生,天资聪颖,颇富才情。和其他的士子一样,十年寒窗苦读,欲求功名实现治天下的理想,不料却科场失利。
受着长安春色的牵引,崔护独自出城去郊外踏青。一路上空气清新,繁花盛开,明媚的春光,让崔护暂时忘却了考场的失意和不快。溪水潺潺,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明艳的桃花次第开放,伴着清风拂来,好似一场花雨
崔护以为那是陶公的桃花源,便又向前走去。
不知走了多久,走了多远,一直没有尽头。他感觉又累又渴,想寻一处地方休息,讨杯水喝。忽见前方绿林深处,隐隐约约,似有人家。崔护下马脚步轻缓,叩开朱红的柴扉,门扉静静开启,一段桃花缘的千古传奇拉开了序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一刻,她一袭白衣素裙,凝眸含笑,像风中的桃花绝世独立,明艳动人。崔护望得有些出神,少女似乎察觉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帘,一份娇羞把她点缀得更加艳丽。此刻崔护的心里泛起了涟漪,但他终是饱读诗书、谦逊有礼的书生,放下了飘逸的心思。
崔护立刻镇定自若,说明来意,她请他上座,为他沏茶。他默默等候,环视四周。望见墙壁上挂着一幅墨梅图画中题诗: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她有着怎样坎坷的处境?她又有着怎样的无奈与落寞?他认定她是非一般的女子,他小心地呷了一口,又呷了一口,他很想一饮而尽,但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看她一眼。崔护用余角的目光看着那位女子,殊不知那位女子也在看着他,崔护不知,其实在他叩开柴扉的刹那,那妙龄女子满含深情的一瞥,便把他埋进了心底。
崔护提及家庭情况,女子轻声回答:小女绛娘,随父谪居在此。崔护说这里山水秀丽,景色宜人,绛娘点头示意。二人又谈论诗歌理据,甚为欢愉夕阳西下,暮色四合,崔护说:我该走了。绛娘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桃林中。
相遇是温暖的,那一日的初见,彼此在心间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记。他是才情俊逸、温文尔雅的翩翩少年郎,她是知书达礼,蕙质兰心的亭亭少女,才子佳人,自古如此,可惜他们的缘分也仅仅如此。
第二年的春天,仍是山花烂漫,莺歌燕舞,崔护再次来到了桃林,只见宅院仍在,桃花依旧盛开,而人不知去了何方?万千愁绪,无法排遣,崔护取出笔墨,在门前写下那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可是他再也笑不出来,花开百日红,伊人已不在。
在万千红尘中,他们没有相逢恨晚,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好赶上了,那样的相遇是美好和温馨的。
数日之后,崔护再度前往城南寻访,看见屋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伏在女子尸体上痛哭,老人走出屋外,望着崔护说:“你难道就是崔护?崔护回答:小生正是。老人涕泪横流,是你你害死了我的女儿啊!崔护满脸惊诧老人哽咽地说道:“小女绛娘,年方二八,待字闺中,自你上次离去未归,她每日倚门翘首,等了一天又一天,从清晨到日暮,春去秋来,仍不见你的踪影。前日望见你在门前的题诗,她以为你已离开,此生再也不会相见。
她对着镜子终日郁郁寡欢,食难下咽最后相思成疾,带着惋惜溘然而逝。听罢,崔护冲进屋内,抱住绛娘的身体放声大哭,也许是上天被他的诚意感动,也许是三生石上始终有他们的姓名,他唤醒了绛娘,渐渐地,绛娘双眼微动,朱唇轻启,她一眼认出了崔护,开心地投进了他的怀抱。
后来崔护迎娶绛娘,她殷勤持家,孝敬公婆,他专于学业,勤奋读书,公元796年(贞元十年),崔护登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官至岭南节度使。在绛娘的帮助下,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
穿越千年的梵歌清唱,穿越千年的红尘道场,他们上演了一段浪漫的情缘我想:在茫茫人海中,哪怕是擦肩而过的一瞬,哪怕是你不经意的回眸,总有一个人在那灯火阑珊的地方,等你至死不渝。
春风十里,转身回眸,我似乎又看到了崔护,看到了风华明丽的绛娘,在那片桃花漫天的地方,捻一缕桃花,浣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