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众生&俱乐部沙龙 观后感

今天去升达看了万物共生的展。艺术和生活连接,用可以使用的东西传递出会发光的理念。看展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该是多有趣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东西啊。

看完展品,转到了大厅看到了售卖的小物品。不是万物共生的周边,是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有画,徽章,饰品,还有超大型玩具,这种玩具,据说不需要针线,使用发卡就可以完成。

很神奇,但我原本是不太能理解它们的意义所在的。艺术对于不懂它的人来说是虚无的,我很赞同,毕竟现在,它们对于我而言就是虚无的,所以才有人们知音难觅的感叹啊。

直到我坐在大厅里听了几位艺术工作者对自己作品的阐述,我才意识到它们的价值。

艺术的价值源于它所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当创作者在创作时融入了情感,那么创作的物品就不仅仅是一件物品了。


分享故事的时候,有位艺术工作者向另一位艺术工作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记不清具体的语言组织了,但大概意思是,怎样让自己的想法被大众所喜欢,怎样在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同时被大众所接受并愿意购买。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当下,虽然人们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艺术的感知也在慢慢觉醒,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觉醒是有过程的,并且时间无法预测,而隐藏在其中很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人们还未完全觉醒时,艺术工作者要怎样生活。

问题很尖锐,直指现今众多艺术工作者的困境。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曾思考过,假设我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但我的艺术却无人欣赏,可我还必须依靠它去生活。我实在觉得很困难,说不定哪天我就会放弃它了,毕竟艺术真的很玄妙。

所以我更多倾向于让艺术仅仅做为爱好,这是我一直认为不能把爱好与谋生放在一起的原因,虽然矛盾的是,这世上大多绝美的艺术,都来源于苦难。不过我没那么大的理想,我只想传递感想,所以这应该也是我止步不前的原因吧。但不管怎么说,我的麻痹确实给了我退缩的理由,所以我实在很好奇真正的艺术工作者对此的看法。

被提问者并未直接给出答案,她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关于法国她自己工作室里的一位小姐姐的故事。具体内容大概是小姐姐在国内学了多年绘画,受国内教育体系的影响,绘画的内容通常都被教师指定,转眼到了国外,绘画内容已经不在是模仿,而变成了表达,从接收信息转为输出信息。于是小姐姐不会画了。中间又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太清了,只印象很深的是她分享给我们的一句话。这位被提问者说,只有彻底的迷失和热爱,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只有彻底的迷失和热爱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

茅塞顿开。

我在心底惊叹了。

被提问者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在讲完自己的话后有些羞涩的说,不知道自己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可我想说,您回答的太好了。

我真的豁然开朗。

直到快离开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也依然在反复播放着这句话。

这一趟,不虚此行。

最后,希望这些在艺术道路上行走的人们,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喜欢和了解,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热爱遵从本心。


以上,致敬所有有想法并且为之奋斗的人们,您们真可爱!


——————分割线————————

放图纪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希望阳光灿烂世界和平爱与梦永不消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本书...
    取个帅气de昵称8阅读 141评论 0 0
  • 觉察日记-随笔 有一种心情,叫当时的心情。 这次,我不想写那些缥缈的文字,往往回头看,自己都看不懂。今天,我想写点...
    冯洁_ec2f阅读 456评论 0 7
  • 最近在得到上面199软妹币买了吴军的《谷歌方法论》,竟然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这个人这么多年来在自我投资上是只铁...
    Bruce_b824阅读 121评论 0 0
  • 屋子里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碎渣。能摔的大都碎了,能推的大都躺着。只站着两个人。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女人的头发...
    千殇不落阅读 366评论 3 1
  • 我有花一朵 种在我心中 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与暮暮 我切切地等候 有心的人来入梦 女人花 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 随...
    华枝春满5339阅读 492评论 2 3